(健康時報記者 張赫)“自從家里人知道我有了艾滋病,就再沒讓我見過孫子。我不敢讓同村的人知道,他們會說我老不正經。”61歲的劉生說起過往,充滿了悔恨。
對于老年人艾滋病患者而言,在拿到診斷的那一刻,他們就再也不是“好人”,在很多人的傳統觀念里,這種“臟病”,是見不得人的。
健康時報曾針對“艾滋病認知”這一話題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視頻采訪
不知這是什么病,不知怎么預防,也不知患艾滋病的后果,這是我國大多數老年艾滋病患者的窘境。性需求與孤獨交織,是老年群體難以啟齒的焦慮。
2012年, 8391例;2017年,19815例。在國內60歲以上老年艾滋病患者不斷攀升的數字背后,是孤獨,是被歧視,更是內心深處無處安放的恐懼和自卑。
40塊錢一次
兒子說,我是個老不正經
“CD4細胞超低,艾滋病陽性!”
廣西桂林龍勝縣61歲的劉生(化名)感冒近一個月未好,輸液吃藥都不管用;以為是肺部感染,對癥治療也絲毫沒有效果,直到做了全身大檢查,連同HIV一起。
圖文無關,健康時報資料圖 健康時報記者 牛宏超 攝
艾滋病的標簽就這樣和劉生捆在了一起。
“我現在只要一出門,在村里看見任何人都感覺他在嘀咕我有艾滋病,在罵我不是好人,我不敢出門。”
為了養活一對兒女,劉生常年跟著工程隊各地打工,作為一個妻子在10多年前就去世的單身農民工,年輕時的劉生每天起早貪黑琢磨的都是賺錢,對于性,這個羞澀又難以啟齒的字眼,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和劉生沒有太大關系。可能的“中標”,劉生回想起來,應該就是工地上的那次。
2016年7月,劉生在遼寧瓦房店市仙浴灣附近的項目上做力工,有一天喝了酒,借著酒勁兒去了很早就聽說過的村子。
那里,有很便宜的特殊服務。
“我也后悔,也知道這事兒不對,但工地旁邊的中年女人才40塊錢一次。”讓劉生沒想到的是,從前一直被打上“正派”標簽的他,這次做了自己從前最瞧不起的事兒。
像劉生一樣的老年艾滋病患者,中國有數萬個。在2018年11月23日國家衛健委舉辦的我國艾滋病防治工作進展情況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防艾中心主任韓孟杰介紹,近年來,通過病例報告發現老年人特別是60歲以上的男性人群感染的病例報告增加明顯,從2012年的8391例上升到2017年的19815例。
50歲以上艾滋病患者也大幅增加。據2017年5月《中國健康教育》刊登的《50 歲及以上老年人感染艾滋病危險因素分析》調查,2000 年至2011 年 1—9 月, 50~64歲年齡組人群報告數構成比11年間從1. 6%上升到13.6%,65歲以上年齡組人群報告數構成比從0.34%上升到7.0%,增加了約20倍。而這些老人,大多數有學歷低、生活在村鎮或者山區的特點。
而其中,因低價暗娼感染艾滋病的老人,占很大一部分。
在韓國電影《酒神小姐》中,女主角是一位老年性工作者,她的工作方式是在公園里搭訕路過的老頭,尋找可能的賺錢機會。在老年人常去的場所,這是最容易接觸到的一種商業性行為方式。與其他群體相比,老年人更傾向于價錢便宜的性服務。
2018年7月,江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中國艾滋病性病》發表《江西≥50歲男性HIV/AIDS病人確診前后高危行為研究》顯示,2017年江西省≥50歲 人群HIV/AIDS病人報告人數占總報告人數比例為46.54%,調查711例≥50男性病例中,確診前有異性商業性行為521例,占73.28%,付費價格20~49元的246例,占47.22%。這其中,302例(42.48%)曾使用過壯陽藥,其中,204例(67.55%)因性功能減退、生殖器勃起障礙使用,98例(32.45%)因缺乏自信,追求更高性體驗使用。
在傳統觀念里,艾滋病,本身帶有“不正經”的標簽。正如劉生所言,他不敢讓任何人知道自己就是艾滋病患者,哪怕是親生兒女,都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再讓孫子孫女靠近。
“我真想孫女啊,可兒子不讓我見,怕傳染。只能在學校門口,遠遠瞧一眼。”
器官老了,但欲望還在
老年人性需求是隱藏的火焰
人老了,器官老了,可是欲望還在。特別是對于失去伴侶的老人,性需求就是埋藏在心底的火焰,不能說,撲不滅,只會越然燃高。
2007年,黑龍江省綏化市59歲老人鄭大山的老伴兒因為肺癌去世,在那以后,鄭大山就跟著女兒女婿一起生活。雖然把父親從農村接到城里樓房養老,但沒有人知道,女兒女婿早出晚歸,在車水馬龍的城市里,鄭大山沒有一個可以說話的人。
“后來在經常去晨練的公園,我認識了很多同齡人,特別是和我一樣的老太太。”鄭大山說,在認識第一個談得來的異性后,自己找到了老伴兒在時的生活,為了結交更多異性朋友,鄭大山在家附近的社區和公園報了7個興趣班,包括扭秧歌,廣場舞,太極拳等,通過這種方式,鄭大山的交際圈變得“豐富”起來。
而在尋求精神伴侶的同時,鄭大山也開始尋求生理上的滿足。頻繁換性伴侶,沒有任何安全措施,直到后來發現患病。
2018年7月,江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中國艾滋病性病》發表《江西≥50歲男性HIV/AIDS病人確診前后高危行為研究》顯示,在≥50歲 人群HIV/AIDS的711位案例中,與配偶或固定性伴近半年每月性生活零頻次369例(51.90%),1~4次335例(47.12%)和5次以上有7例(0.98%)。由此可見,老年人的性需求依然旺盛。
“從前接診一個北京市房山區的76歲老人孫安豐(化名),在檢測出艾滋病后,唯一的女兒在診室內直接大吼父親,質問到底干了啥?”北京佑安醫院艾滋診治中心主任醫師李在村回憶說,當天老人知道病情后,已經很崩潰。在女兒大吼很久后,老人依然搖頭不肯說。
“后來我把老人辦公室,單獨了解情況,孫安豐才告訴我多年前女兒給自己找了一個住家保姆,不僅照顧一日三餐,還有洗衣打掃,久而久之,老人和這位年僅49歲的女保姆變成了同居關系。”李在村說,在最近十年里,老人只有一個性伴侶,也并無其他性經歷,感染源基本可以斷定。
據調查顯示,2005~2012 年間,我國老年艾滋病患者中,性行為傳播在感染途徑中的占比逐年增加,到 2012 年,這一數值接近 90%。
性與老人,這個看起來自動被解除關系的兩個字眼,其實一直都在。獨自在工地上孤獨的劉生和被一線城市孤立尋求慰藉的鄭大山都是這樣的老人。
“老年艾滋病患者最主要的感染途徑是性行為傳播,而大多數人心中,卻默認在老年群體中并不存在這一行為。”
北京地壇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倫文輝告訴記者,在很多傳統觀念里,似乎很多人都在避免談論老年人的性,它是帶有強烈羞恥感的,不得不遮遮掩掩的事。但事實是,欲望,不會隨著性器官的老去而萎縮。或許子女都很難以干涉這些環節,最重要也最有效的做法,是從根源上防止艾滋病的傳播——引導老年群體的安全性行為,但這也是最大的難點。
艾滋病和性行為,這個習慣性從老年群體中剔除的詞,正氣勢洶洶地闖入人們視野。正視老年人被忽視的需求,填補安全性行為的知識盲區,已經勢在必行。
“艾滋病是外國人才有的病”
老年人艾滋病知曉率偏低
“我一直以為那是外國人才會有的病,也不知道咋得上了這種病。”72歲的黑龍江老人鄭大山(化名)說,要不是發現直腸癌,自己可能還不知道得上了艾滋病。
覺得艾滋病很遙遠甚至不知道艾滋病到底是怎么傳染的老年人并不少。2018年7月23日,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刊登的《桂北地區老年人對艾滋病知識及法規知曉的調查分析》顯示,在50 歲以上男性艾滋病知曉率調查中,21.29%的老年人不知道艾滋病, 僅有 38.47%的人知曉 3 個傳播途徑,而只有2.24%的人知曉安全套可以有效預防艾滋病。
“我都多大歲數了,也不能生小孩,再說給我那玩意我也不會用。”劉生在提起安全措施時只說了這樣一句話,這也是很多老年人面對商業性行為時的心態。
2013年中國艾滋病性病雜志發表的《低檔場所嫖娼的老年男性 HIV感染與濫用性藥等危險因素分析》調查了414位男性樣本,結果顯示,在進行商業性行為時從未使用安全套的占46.62%,有時使用的占 49.52%,每次都用的占僅占3.86%。
這一特征也進一步增加了老年群體感染普通性病甚至HIV 的風險。
北京佑安醫院*科主任醫師李在村告訴記者,我國累計報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有四十幾萬,但還有40多萬的感染者并不了解自己的病情。
“目前在北京佑安醫院住院或定期醫治的老年艾滋病患者,大部分都是像劉生和鄭大山一樣,因為其他病癥檢查,才發現感染艾滋病,因為在他們的意識里,艾滋病,和他們沒有關系,更不會多加防范。”
而除了這部分人群之外,還有些老年人覺得艾滋病潛伏期很長,8-10年,就覺得即便患病也無所謂,甚至有一些老年人覺得還有藥可以維持,對于防艾的干預接受度不是很高。
從事防治艾滋病幾十年的李在村的記憶里,最難過的不是診治后效果不盡人意的患者,而是那些來過一次,再也沒有見過的人。
就像76歲的房山患者孫安豐,在商量后續治療時,女兒知道病情的發展還需要時間,加上父親年齡已大,最后決定不再治療,李在村告訴記者,在老人離開后,他還一直惦記著,老人會不會回來,但是一直沒有再見過。
因為在無癥狀期里基本不影響生存質量,老人本來就已高齡,加上檢查等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有些子女便選擇不再給老人治療。但由于老年人基礎疾病較多,易并發二重或多重感染及感染的病原體復雜等原因,大部分的老年人進入治療時已進入疾病晚期,病死率非常高。
對于已經發現病情的患者,李在村表示,“主張早治療。因為早期期治療時,人體的免疫功能還未能完全摧毀,可以更好地保存和恢復免疫功能。另一方面,通過早期治療,減少體內的艾滋病病毒載量,可以降低患者感染他人的幾率,從而減少艾滋病的傳播。”
而對于一直增長的老年人艾滋病問題,2017 年初,國務院就在《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動計劃》中,將老年人首次與流動人口、青年學生、出國勞務人員、監管場所被監管人員等一起,被列入艾滋病防控重點人群。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劇,獨居老人的比例越來越大。因為經濟或子女反對等原因,獨居老人不容易找到合適的老伴,就算找到了,也由于男女生理差異的原因,性需求得不到滿足。老年人有生理需求,又不好意思開口,無處釋放,就會找這些并不安全的渠道解決。
當不安全性行為成為老年艾滋病的主要原因,正視老年人的需求,填補安全性行為的知識盲區,成為老年艾滋病防治的關鍵。
別讓老人在孤獨的掙扎中,再陷入艾滋的漩渦。
參考文獻:
[1]楊晴,廖清華,龔正華,胡強.江西≥50歲男性HIV/AIDS病人確診前后高危行為研究[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8,24(07):656-659.
[2]我國50歲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特征分析[J]. 王麗艷,秦倩倩,葛琳,丁正偉,蔡暢,郭巍,崔巖.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6 (02)
[3]吳穎芳,李啟新,黃榮練,張世真.低檔場所嫖娼的老年男性HIV感染與濫用性藥等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3,19(12):900+902.
[4]2018年11月23日國務院官網發布國家衛健委開展《我國艾滋病防治工作進展情況發布會》文字實錄
[5]2018年7月20日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官網于世界艾滋病大會之際發布全球艾滋病患者情況最新數據
[6]2017年9月26日《柳葉刀·艾滋病病毒》刊登歐洲老年人艾滋病調查
[7]Jiannan Xing, Yin-ge Li, et al. HIV/AIDS Epidemic Among Older Adults in China During 2005–2012: Results From Trend and Spatial Analysis.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Volume 59, Issue 2, 15 July 2014, Pages e53–e60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