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由廈門市翔安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翔安區創意之星(伴手禮主題)評選活動之配套活動“匠人墟集”完美收官。這場活動自2018年12月27日啟動以來,緊緊圍繞“傳承”“創新”開展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廣受社會各界關注。如今活動雖已成功落幕,但關于翔安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大戲才剛剛啟幕。
本次翔安區創意之星(伴手禮主題)評選活動由翔安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中國商報》廈門記者站、廈門華億文旅產業有限公司承辦,閩籃城市廣場協辦,十一維度(廈門)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主辦方通過征集翔安傳統手工藝、傳統小吃、數字文創產品范圍內的創意達人、匠人及其創作的伴手禮作品近百件,再綜合網絡票選、專家評審從41件入選作品中選出“創意之星”“翔安最佳伴手禮”兩大獎項,期間還配套開展“匠人墟集”精品年貨展,進一步弘揚匠人精神,推動民間傳統手工藝在傳承的基礎上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促成以文創為核心的文化產業繁榮,鼓勵創新創業,扶持民營企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翔安“匠人墟集”開市當天,主辦方走訪了解現場情況。 朱毅力/攝
匠人墟集
匯集翔安本土“好料”
在翔安新圩金柄村,每天清晨天微亮時,柔和的燈光下映著大帽山山腳下氤氳的霧氣,也照亮了手工面線師傅黃加忙碌的身影。今年60多歲的黃加以做手工面線出名,40多年來,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做著揉面、甩面的工作,他生產出來的手工面線遠銷全國各地,黃加也被評為翔安傳統面線制作技藝的區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而在翔安海島大嶝,雙滬社區的年輕小伙子許凌敏突發奇想,用家鄉的紫菜、海蠣、海帶做食材原料,生產出了口味獨特的“尋味三島”牛軋餅、牛軋糖等。這個年輕人憑著一股創新的精神,秉承著一份匠心,經過無數次研發,成功將島上的美食以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方式,多元化地呈現給大眾,此舉堪稱獨辟市場蹊徑。
這一山一海、一守藝一創新、一老一少,做的雖是不同的事情,但堅持的卻是同一份“匠心”。在翔安,這種“匠心”堅守并不少見。有著千年歷史的翔安,優秀的傳統匠人文化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亡,而是呈現出了歷久彌新的態勢。
因此,當1月11日翔安區創意之星(伴手禮主題)評選活動之“匠人墟集”在翔安閩籃城市廣場開市、各行各業的翔安匠人帶著各自的精品年貨現身時,不少市民頻頻點贊,他們點贊的不僅僅是年貨的品質,還有活動本身的意義。
據介紹,古早閩南有一個風俗,人們把約定俗成的集市交易日稱為“墟日”,把到集市上交易叫作“趕墟”。今年的臘八恰好是1月13日,活動主辦方將文化產業發展與閩南風俗習慣相結合,舉辦為期三天的“匠人墟集”,不僅是對最地道、最本土的翔安伴手禮進行集中展示,更是烘托出了濃郁的年味。
一位專程從廈門島內趕來購買年貨的林先生說,年貨買的就是地道的家鄉味,而這份家鄉味在這次“匠人墟集”上都可以買得到,像古早味的貢糖、純天然的蜂蜜、精美的玄雕壺等都是翔安非常有代表性的伴手禮。他此次大飽眼福,滿載而歸。
在展位上,來自新圩東寮的陳火怕自家做的豆干讓市民聞香而來。“做豆干的手藝是祖傳的,至今已有100多年了。”他說,自然原香是陳家歷代不變的追求。因此,他家的豆干嚴格遵照古法鹽鹵制作,始終堅持不用石膏、不添加消泡劑,堅持純手工制作,一塊小小的豆干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而在翔安區奧蜜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展位上,攤主陳秋蘋早早就將親手用蜂蠟做的口紅、潤唇膏,連同巢蜜、龍眼蜜、鴨腳木蜜、茶花花粉擺上了展臺。她說,要讓市民嘗到用到最純正的蜂蜜產品。
此次“匠人墟集”共設展位45個,參展商均為翔安當地企業,有傳統與創意融合的茶器、香器、花器、石雕、黏土等器皿及手工藝,也有古早味十足的手工面線、貢糖、糕點、豆干、鵝肉、姜母鴨等傳統小吃,以優良的品質、實惠的價格讓廣大市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現場的互動活動也異彩紛呈,特設參評作品圖片展、春聯送祝福、財神爺發紅包、主題拍照區等活動,更有參展商帶來現場DIY體驗,打造出了惠民年貨嘉年華。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蔡水況(左)、廈門著名文史專家彭一萬(右)對入圍作品進行評審。葉紫/攝
專家評審
獻策翔安文創市場
“弘揚匠人精神,繁榮文創產業”,帶著這樣的活動初衷,本次翔安區創意之星(伴手禮主題)評選活動稱得上是一次翔安民間傳統手工藝的大集合,也是翔安首次大規模對傳統手工藝進行整合提升。
在征集期間,組委會積極組織專家對參評作品進行實地走訪、考察,并于今年1月4日正式啟動翔安區創意之星(伴手禮主題)評選活動。同時,特邀廈門“蔡氏漆線雕”第十二代傳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蔡水況,以及廈門市文化局原局長、廈門著名文史專家彭一萬等十余名專家參加啟動大會,并對入圍的初選作品進行評審。
據了解,每件參評作品的制作過程、品牌故事、未來發展等都是此次專家評審的重要標準。廈門文史專家彭一萬對此次評審作品作出了高度評價,在他看來,這次參評的作品具有古代與現代相結合、傳統與時尚相結合、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相結合的特點,是翔安民間傳統手工藝多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體現,也說明了翔安匠人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讓傳統手工藝有了新的商機,這對其廣泛融入市場大有裨益。
此次評審專家團成員之一的蔡水況是翔安人,他告訴記者,通過此次活動足以看出翔安區對傳統手工藝、文創產業的重視,作為一個翔安人,真心為翔安保留了這么多傳統手工藝而感到驕傲。
此外,在此次參評中,翔安匠人的作品也贏得了專家對翔安傳統手工藝的肯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惠和影雕”傳承人、惠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雅華在評審時表示,翔安的手工面線讓她回憶起了小時候吃的面線,手工面線那種細長綿滑的口感是傳統手工藝的獨特之處,也是機器生產代替不了的味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惠和影雕”傳承人,李雅華已經成功地將傳統手工藝“惠和影雕”引入文創市場并將其創辦的惠和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企業中成功上市。對于傳統手工藝、文創產業的傳承與創新方面,李雅華有著獨到的見解。當她看到廈門藝源昌工貿有限公司將翔安農民畫的繪畫元素融合傳統大漆工藝,生產出實用性、觀賞性兼具的大漆茶具等系列工藝品時,表示今后有機會可展開深入探討,同時她也積極為翔安文創作品的未來發展提出了有益的建議。
而對于參評的商家和單位來說,得益于此次高水平的專家評審,讓翔安文創作品、傳統手工藝作品獲得了更加客觀、專業的指導性意見和建議,為今后翔安傳統手工藝、文創作品在市場上走得更加長遠指明了方向。
翔安新圩黃加堅持手工制作面線40多年。 劉小東/攝
創意創新
深耕翔安匠人文化
“讓文創作品插上科技的翅膀,讓傳統手工藝重現市場商機。”本次活動旨在運用創意、創新的現代化科技手段,讓翔安傳統手工藝、文創作品以全新的宣傳方式展現在公眾視野中。在十一維度(廈門)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支持下,入圍的翔安傳統手工、傳統小吃、數字作品三大領域以虛擬現實最新技術展示的方式呈現出來,方便市民對喜歡的作品進行網絡投票。整個網絡投票期間共收獲100萬以上總投票數,引發了極大關注,對翔安傳統手工藝進行了更加全面的宣傳。
為鼓勵創業創新、扶持民營企業,主辦方除了策劃“匠人墟集”為參評作品搭臺,向市民重點推介外,還努力推出一批匠心獨具、特色鮮明的文化品牌,用鏡頭走進匠人世界,挖掘匠人的創意故事,捕捉匠人傳承傳統技藝、創新創造的身影,把無數個巧匠、藝匠、哲匠的故事和心思聯珠綴玉,對“匠人匠心”再定義,發布視頻作品《翔安工夫匠心傳承》。此外,還將以翔安最佳伴手禮、翔安創意達人、匠人精神為關鍵詞制作出版宣傳畫冊。
值得一提的是,在1月13日“匠人墟集”的閉幕式現場,翔安區“匠人講堂”也正式啟動,組委會請“創意之星”走進翔安社區書院,在社區書院分享匠人故事,暢談對“匠人精神”的理解,探討新時代“匠人精神”的傳承和運用。
為了長久地保留下翔安傳統手工藝,主辦方同期還開通了“數字博物院”,將參選作品與最新虛擬現實(WebVR)技術相結合,以三維立體的方式完整呈現于網絡中,市民可通過關注“翔安區匠人數字博物館”的微信二維碼,借助手機界面全景式地了解翔安翔安傳統手工、傳統小吃、文創等。數字博物館通過文字、圖片、錄音解說、立體flash、虛擬漫游、高俯瞰等多種方式展示匠人匠作介紹、技藝傳承、創新巧思等,能為大家帶來交互式參與的感官體驗,同時也讓傳統技藝與傳統文創“活”起來,使其得到更廣泛的推廣和更長久的保存。
居民到“匠人墟集”購買翔安本土年貨。 朱毅力/攝
活動落地
搭建匠人市場平臺
“以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現在是酒香就怕巷子深。”現代市場的變化讓來自新圩的手工貢糖師傅謝火有了危機感,此次他同所有的參評者一樣全程參與了活動的網絡票選、攤位展示。往年,在年關將至的時候,謝火總是要加班加點趕制年貨訂單,而今年他特意擠出時間前來參加活動,為的就是讓更多的人知道翔安有這項傳統工藝,為創建翔安匠人文化品牌貢獻一份力量。
功夫不負有心人,此次翔安匠人和創新達人用匠心鑄就的精品頻頻獲得市場的好評。隨著本次活動的成功開展,參評的翔安商家或單位一方面得到了廣泛的宣傳,一方面也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翔安胡老三食品推出的年貨禮盒在此次活動中再一次熱銷;翔安奧蜜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也在此次活動中再一次拓寬了銷路;手工面線、米粉也是銷量不菲……參評商家也紛紛為此次活動的顯著效果點贊。據介紹,“匠人墟集”三天實現銷售收入60余萬元,而這也得益于全媒體宣傳及虛擬技術線上展示,網絡銷售收入達55萬元,提高了參評作品的品牌知名度。
正如主辦方表示的,翔安區經過15年實踐,社會經濟迎來了飛躍式發展,期間也涌現了一批優秀的手工匠人,創造了許多匠心獨具、特色鮮明的文化品牌。希望此次通過創意之星(伴手禮主題)評選活動,弘揚匠人精神,鼓勵創業創新,扶持民營企業,推動翔安民間傳統手藝與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展,挖掘新時代匠人,引領翔安人在各自崗位上潛心鉆研,為翔安的發展貢獻更大力量。正所謂,匠人,擇一事,終一生。他們是手藝人,更是守藝人、創新者,守護的是翔安這片土地,創新的是翔安手工藝文創這項產業。
翔安區創意之星(伴手禮主題)評選活動“創意之星”、“翔安最佳伴手禮”兩大獎項獲獎者名單:
責編:紀愛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