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多閃徐璐冉:關于視頻社交 年輕人有一個想法

            2019-01-17 15:50:24     來源:消費日報網

            2019年1月15日,抖音宣布升級私信功能,推出自己的獨立視頻社交產品多閃,正式進軍社交領域。

            當天,25歲的多閃產品負責人徐璐冉,詳細介紹了這款定位于增進親密關系的視頻社交產品,并演示了相關產品功能,徐璐冉在演講中說到:感謝張楠的介紹,能夠把抖音和社交兩大關鍵詞拋出來作為整場發布會的開場。

            剛剛在臺下有一些媒體老師問我,你是主持人嗎,陳林什么時候上臺你知道嗎?

            挺不好意思的,我不是主持人,我是多閃的產品經理-徐璐冉,這個名字大家肯定從來沒聽過,所以希望大家給我一點掌聲,給我們這些小年輕一點鼓勵,謝謝。

            我要介紹的,同時也是整場發布會大家最關心的產品,就是抖音新推出的視頻親密社交產品——多閃。

            我是多閃的第一個產品經理,這個名字也是我取的,寓意是,每一個人的人生其實都有很多或平庸或美好或普通或閃光的點滴,我們希望多閃,能夠幫助所有用戶把這些點滴全都記錄下來、展現出來,拋開壓力,更真實地記錄和分享,連接最親密最在意的那些人。

            說它是初心也好、原動力也好,我們希望多閃是一個無壓且有溫度的熟人社交產品。

            當然更重要的是,整個17年到18年上半年,我確實在熟人社交這件事情上遇到兩個窒息的問題,令我感受非常焦慮:

            相信大家都遇到過類似的場景:“想發一條狀態出于各種考慮最后放棄了”。

            我是個特別喜歡自拍的人,但讓我的合作伙伴看到覺得非常不正經,所以我就不發或者少發;有些時候非常累,想表達下我的累,但我的人設可是元氣少女啊,所以這條狀態也就只存在過草稿箱里。

            我希望我的人設是:美麗、大方、工作認真努力,并且不脫發的少女,這個人設可太難維持了。

            相信各位都轉發過工作相關的動態。不只是各位,我的身邊的朋友他們發布的動態,主要都是工作相關的內容。可能是來自他老板的要求,也可能老板沒有要求,但周圍的同事都轉發的時候,他也不得不轉發。很坦誠地說,我也是。我的最近一條動態,是我們的邀請函。這件事情沒什么不好的,但它就是在記錄工作。

            線上社交的每一個動作,都讓我感受到鋪面而來的壓力。在這個半公開的廣場里,我需要謹慎地考慮,每一次行為,是否有悖于我的人設,是否讓我的老板、合作伙伴、父母覺得我有哪一點做得不夠好。

            這是熟人社交的第一個問題:社交壓力。

            我們再來看第二個問題。

            有一種說法:小時候關系好的朋友,長大后漸行漸遠;最好的那些朋友,有時候你甚至都不知道“原來她昨天心情不好”,或者“原來她前兩天出國玩了”。

            這種情況太容易發生了,各位翻一下你們的好友數量,當親密的十幾二十個好友,充斥在茫茫人海中的時候,你靠什么來關注他們?總不能靠勇氣吧。

            與此同時,我們跟很多原來關系不錯的朋友、同學,漸漸關系疏遠了,但卻收到了越來越多的點贊之交。他們會給我回復“漂亮啊!又出去玩啦!”,但一年到頭我們也說不了幾句話。

            以上兩種場景是我們討論的第二個問題:親密的關系在慢慢疏遠。這本來是最能讓我感受放松,感受愉悅的關系,都被龐大的社交網絡給沖散了。

            以上是我們一個年輕的團隊,對于社交不成熟的思考。

            接下來我來介紹,我們是如何用多閃來解決問題的。

            多閃的icon設計也非常直接,可以看到它既是一個相機的形狀,也是一個代表聊天的氣泡。在功能上,這款產品就是視頻和社交的結合。

            過去我們分享的路徑,是用手機的原生相機拍攝圖片或者視頻,然后用修圖軟件處理。最后再在社交平臺上發布出來。這就意味著,分享是深思熟慮、精心挑選的結果。這其實是社交壓力的體現,這種分享的核心目標是維持人設而不是真的記錄分享我們的生活。

            從設計上,我們希望用戶能夠最快速地實現對于生活的記錄和分享,把之前需要好幾步才能完成的流程,壓縮到一個app內。打開多閃,最中心的按鈕就是拍攝,拍完之后一鍵發送。我們也提供各種各樣的貼紙、編輯工具來幫助你更好地表達自己。

            這樣你分享的時候是一個非常短的決策流程,顧慮更少,也不需要考慮人設,分享的壓力更小。

            你拍攝的內容會呈現在“我的隨拍”里,這些內容會在72小時之后不再公開可見,只有自己本人能夠瀏覽。

            設置時間,是因為我們也認為區分分享場景和個人相冊是必要的。你給好友展現的是,你最近發生的事情,這樣你分享的壓力會更小一些。

            為什么是72小時?中國用戶還沒有習慣記錄和表達,而一天太短,7天之前的事情又太遠,所以選擇了72h。

            在多閃的隨拍里,分享內容是以人聚合的。這樣做的好處是不看內容,而是看人。

            它解決了什么問題呢?

            出去旅行的時候,去看演出的時候,想全都拍下來,分享出去,恨不得一連發100條。但很少人會真的這么做,因為我們會覺得,這樣刷屏會給別人帶去煩惱。這其實也是社交壓力的一種表現形式,會限制我們的分享欲。

            多閃隨拍把所有的內容都聚合在單個個體下。這就不存在刷屏的問題。這樣,你也不用擔心關系網絡里冗雜的信息讓你錯過真正關心的人的動態。如果我真的關心你,我可以點進去把你分享的內容挨個看完。如果我不關心你,不看就可以。

            剛才說過,在一個公開場域里,不管是你主動分享還是別人分享,對你都會產生壓力。我發了一張照片,有可能別人說不好看,我就會有壓力。朋友發了一張照片,我可能覺得不好看,但很多人都點贊說好看了,我就會有壓力是不是也要點個贊留個言。

            多閃最重要的一個緩解社交壓力的設計,是沒有公開的社交場景。沒有公開的評論或者點贊。所有對于內容的反饋,評論都會直接轉入一對一的會話。

            對于分享者來說,他不用擔心在公開場合收到負反饋;對于看的人來說,可以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

            大家可以在“我的隨拍”右下角有一個小眼睛的標志。點擊這里,會顯示哪些人看過了你的隨拍,可以直接選擇發起對話。這個有點像當年人人網、QQ空間頁面上最受關注的模塊,誰來看了我。我們的區別是,只有我自己能看到,別人看不到。

            這個解決的問題是,讓你知道,誰在關心你,誰在關注你的動態。

            其實我們把隨拍設計成沒有公開社交場景后的另一個效果,就是鼓勵用戶更親密地溝通。

            最開始的時候我說過,我們如今社交關系中另一個面對的問題,就是親密關系的疏遠。這是源于我們習慣用弱連接代替強互動。這也是因為主流的社交平臺并沒有在設計上引導用戶去做強互動。

            比如我在朋友圈發了一條狀態,好友最多是在下面做簡單的互動,是很難圍繞這段內容產生更多深入溝通的。

            我們直接把評論轉為會話,可以直接圍繞好友的分享,非常自然的開始一段聊天。

            在多閃的聊天場景下,我們的設計大多是圍繞拉進親密關系展開的。

            我們會發現更視覺化的表達是輕松的,有趣的,能被接受的,尤其是在年輕人群中。所以我們盡一切可能讓用戶的表達視覺化/視頻化。

            會話里面視頻的功能是最突出的入口是拍攝,希望在對話中用戶更多使用視頻。

            在傳統紅包的基礎上,我們開發了視頻紅包。發紅包這個行為大部分時候是有場景的,比如男朋友給女朋友發,逢年過節發。拍攝一個視頻表達,可以讓紅包顯得更有誠意。

            除了視頻表達,為了更多突出視覺化能力,多閃做了小的改動和創新。

            在多閃,表情包是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因為我們發現在年輕人里斗圖是個非常自然且高頻的需求。

            因此我們拋棄了之前的復雜流程。有多復雜呢,你得去搜索、去觀察別人用了什么表情包,收藏,記住他在第幾屏的第幾個位置,等到下次你要問“吃了嗎”的時候,你需要打開收藏,一頁一頁去翻,去找表情包。實際上這種設計效率是很低的,而且長期來看你收藏的表情包是難以被有效管理的。

            現在你只需要輸入-選擇-發送,齊活兒,輸入是一樣的,輸出卻異常美妙。這里需要感謝我們的合作伙伴閃萌為我們提供的服務。

            包括在發布視頻的時候,編輯環節輸入文字,都會聯想表情包。

            大家可以看到,在多閃里,表情包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希望用戶盡可能把文字表達視覺化、視頻化。讓自己的表達更輕松、更有趣、更充滿感情。

            這是一個類似“在嗎?”“抖一抖”的視覺化功能。幫助快速開始一段對話。很多人很反感別人發“在嗎”給他,比如我一個同事他的簽名就是“別問在嗎,直接說事”。

            當我發送紅心的時候,就代表著,“我想你了”,“我想和你說話”,“我們來聊天吧”。

            最后,我們還設計了一個幫你發現更多朋友的地方——世界。

            張小龍在幾天前的微信公開課上說過,隨拍本身的價值是透過別人的眼睛去看他的世界。非常巧,我們在項目之初給這個模塊取的名字就是“世界”。我們希望在這里你可以找到你可能認識的人,你感興趣的人,世界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我們團隊非常的年輕,產品也非常的年輕,我們希望能給所謂的社交,注入一點年輕人的想法,能夠幫正在面對社交壓力,親密關系危機的朋友們帶來一些幫助。(本文圖片由多閃提供)

            責編:季冉冉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