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翰墨蘊乾坤 點畫積睿氣

            2019-01-16 16:07:46     來源:消費日報網

            消費日報網訊 第一次走進書法家尤本林先生的藝術世界, 撲面而來的是一種震撼: 墻角整齊地堆放著一人多高的徽州宣紙,地板上還有整捆的浙產元書紙,足足 給人一種“藝無涯”, “路漫漫, 其修遠兮”的壯闊之感。工作臺塑料籃子里面放滿了各種規格的毛筆, 旁邊是一本2018年版《海外華人風采》一書,打開一看, 整整七個版面, 圖文并茂, 詳細地介紹他的書法藝術和學書思想。會客廳掛著他的草書對聯:不與時人爭浮名, 試與古賢比高低。筆墨如行云流水, 線條蒼勁有力。 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寬卓, 跌宕、 厚重、 經典,卓然大家風范。

            尤先生的工作室位于墨爾本東南郊的車輪山,寬敞明亮,優雅但無奢華。作為中國畫院常務理事, 中國大眾文化學會書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澳大利亞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 

            尤先生書法傳統功底極其扎實,用筆技巧嫻熟,國學底蘊深厚,早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和南京中醫藥大學。縱觀他近年所發表的作品,無不傳承經典, 賞心悅目, 給人以穿越歷史的厚重、傳統文人的儒雅、點畫線條的靈動, 出神入化的境界。2018年元月, 他的書法作品應邀參加北京保利國際會展中心的《中國夢文化夢名家名作全國展》,兩件四尺大草對聯被藏家收入囊中, 成為整個展會的一大亮點。

            中國書法幾千年遺存汗牛充棟, 學習書法, 取法很重要。 尤先生的書法取法, 縱向高遠, 橫向寬卓 ,汲古今翰墨精華于一身, 冶碑帖技法于一爐。 談到自己的取法,他發自肺腑地感激母校侯鏡昶長教授。 先師曾告誡他學習書法要戒除市井氣息,立鴻鵠之志, 按照中國幾千年的書法源流,長期規劃, 系統學習。 臨寫古人碑帖重要, 領悟古人精髓更重要。 所悟不及, 所學甚淺。先生的教誨,字外之功不言而喻。

            在行家的眼里,尤先生書法作品有自己獨特的神韻和藝術風格。 談到藝術風格時, 他說:“書法藝術風格恰似一個通透見底的容器, 兼容并蓄了古人的優點和自身的缺點。  因此, 你若能將古人的長處吸納得越多, 容器里殘留你的藝術短處則越少。 反之,古人的優點領悟得少, 書法創作所暴露的缺點就越多”。正因如此,  他始終把傳承經典,書法實踐放在首位,做一個真正的書法實踐者, 勤求古法, 博采眾長, 循古而化出。

            尤先生是墨爾本知名的中醫, 曾任世界衛生組織五級英語翻譯和傳統醫學顧問。 中醫和書法在他是一種完美的結合, 且將它發揮到極致。 他認為無論中醫,還是書法, 二者的至高境界都不出中國的哲學范疇。 他把中醫辨證施治的哲學思維方式巧妙地運用到他的書法實踐, 獲得了非同常人的領悟。他常常會幾種碑帖同時臨, 使不同書體風格相互碰撞,產生矛盾,在矛盾中思辨、契合和取舍,肯定、否定、再肯定, 循環往復,不斷尋找屬于自己的藝術元素,熔鑄自家風范。這種多數人認為是事倍功半的毀譽之舉, 在他看來卻是推陳出新的悟化之措。

            隨著采訪的繼續, 不知不覺兩個多小時已經過去。 這次采訪一個最大的收獲是能現場觀摩尤先生現場作書, 其情其境真是一種美的享受,只見他手握長鋒大羊毫, 飽蘸濃墨, 對著紙凝神片刻,瞬間下筆如山峰墜石, 提按使轉,八面出鋒,運筆靈活多變, 傾刻“枇杷晚翠“ 四字躍然紙上。 切身感覺他的書法創作用筆、用力、用意、更用氣,淋漓盡致,一氣呵成, 沒有補墨,也沒用紙吸墨。 墨隨紙蘊,巧得煙化,順其自然,充分體現他對中國草書形質和使轉的把握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整幅作品呈現一種是書似畫, 似畫卻是書的獨特藝術效果。

            尤本林先生傳承經典書法, 弘揚國粹藝術, 是位享有國際聲譽和知名度的當代中國書法大家。 作為當代草圣林散之的同鄉后,他精誠敬業,不忘初心,不負使命,臨池濡墨, 垂五十寒暑, 展示了他對華夏文化藝術的一種大愛。他的書法不落時畦, 極富中國經典藝術感染力, 筆力遒勁, 點畫跌宕, 結構舒展, 體勢貫氣, 脫俗致雅。在新時期中國文化國際交往的大舞臺上, 相信他的書法藝術定將綻放出更加璀璨奪目的藝術光彩。(王維靜)

            責編:張陽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