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人民日報:齟齬不斷,美俄關系不容樂觀

            2019-01-07 07:58:55     來源:人民日報

            ■美國和俄羅斯地緣政治博弈仍將持續,其主要焦點地區依然是敘利亞和烏克蘭。

            ■美國威脅退出《中導條約》并為此設定時間表,雙方矛盾升級可能引發新一輪軍備競賽,為全球戰略穩定增添新變數。

            ■美俄關系因諸多深層次矛盾恐難實現實質性改善,但兩國也在有意識管控分歧,防范發生正面、直接沖突。

            美俄關系是最受外界關注的大國關系之一。過去一年,從敘利亞局勢到烏克蘭危機,從美國對俄羅斯實施多輪制裁到威脅退出《中導條約》等事件可以看出,美俄關系跌跌撞撞。新年伊始,俄羅斯正式指控在俄被捕的美國人保羅?惠蘭涉嫌從事間諜活動。“間諜”事件給本已緊張的美俄關系又蒙上一層陰影。輿論認為,“間諜”事件只是美俄博弈加劇的冰山一角,美俄兩國關系因諸多深層次矛盾恐難實現實質性改善,但兩國也在有意識管控分歧,防范發生正面、直接沖突。

            地緣政治博弈仍將持續

            美國和俄羅斯地緣政治博弈仍將持續,其主要焦點地區依然是敘利亞和烏克蘭。

            在敘利亞問題上,美俄的地緣政治較量因為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8年末拋出的撤軍消息和新年伊始做出前后矛盾的表態,使地區局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迫于美國國內和盟友壓力,本月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為此前作出的撤軍決定進行辯護,表示美軍將緩慢撤出敘利亞,但沒有給出具體的時間表。據悉,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將于1月8日開始的一周內訪問中東8個國家。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也已前往以色列和土耳其,就地區安全協調問題進行磋商。

            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高級研究員彼得?布魯克斯并不擔心撤軍會給敘利亞留下權力真空。他表示,目前敘利亞局勢復雜,各方利益交織,美國不會坐視北約盟國利益不管,同時還要關照以色列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殘余勢力的擔憂,美軍在中東地區將繼續保有強大的軍事存在。

            有分析指出,受制于美國國內和盟友的利益訴求,美國撤軍議題變得異常敏感,未來將進一步攪動敘利亞局勢。但不論美方最終撤軍與否,包括美俄在內的利益相關國勢必在敘利亞展開一番新的較量。

            在烏克蘭問題上,俄烏去年11月在刻赤海峽附近發生沖突后,美方要求俄方立即歸還烏方船只和人員,并保持刻赤海峽和亞速海航道暢通。美國國務院去年12月下旬宣布將向烏克蘭額外提供1000萬美元軍事援助,以幫助烏方增強海軍實力。盡管如此,美國軍方對刻赤海峽事件“不回應、也不采取行動”的態度表明,美方并不打算與俄羅斯發生正面對抗。俄羅斯副外長卡拉辛也表示,俄羅斯無意擴大在亞速海軍事力量。

            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高級研究員、俄羅斯防務分析專家帕維爾?費根豪爾分析認為,刻赤海峽仍將是美俄之間紛爭的另一個觸發點。2019年,美軍“航行自由行動”可能擴展至鄂霍次克海、黑海,甚至亞速海或刻赤海峽。而俄羅斯對這種挑釁的反應可能會越來越強烈。

            軍備競賽風險不斷增大

            盡管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去年7月在芬蘭赫爾辛基實現首次正式會晤,但其后計劃的11月巴黎會晤和12月布宜諾斯艾利斯會晤均因各種原因告吹。受到美俄國內因素制約以及美國內“通俄門”調查等影響,美俄元首外交取得的成果十分有限。未來兩位領導人為維護各自國家利益,也難以向對方做出更多妥協,很難給兩國關系帶來實質性的推動。

            眼下迫在眉睫的事件是美國威脅退出《中導條約》。去年12月4日,蓬佩奧向莫斯科下了“最后通牒”,稱除非俄羅斯恢復全面履行《中導條約》,否則美國將在60天后暫停履行該條約義務。俄方在呼吁保留條約的同時也毫不示弱,強調將采取應對措施。

            輿論分析指出,美俄相互指責對方違反《中導條約》,美國威脅退出條約并為此設定時間表,雙方矛盾升級可能引發新一輪軍備競賽,為全球戰略穩定增添新變數。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近日表示,如果美國在歐洲部署中程導彈,俄羅斯將采取回應措施。在談及俄美關系時,拉夫羅夫表示,美國將俄羅斯看作爭奪所謂世界政治領先地位的競爭者,俄羅斯始終處在其壓制之下。

            俄國防部近日還公布了試射成功的“先鋒”高超音速導彈的電視畫面。該洲際導彈系統是一種新型戰略武器,可繞過敵方的導彈防御系統。據估算,該導彈可在15分鐘內抵達美國本土,可能于今年投入俄軍戰略導彈部隊使用。目前,尚無其他國家擁有該型高超音速武器。為應對這一新局面,美國政府在最新的國防預算中劃撥專款發展高超音速武器。

            美俄針鋒相對,讓世界擔心雙方將滑向軍備競賽。有分析指出,“后中導時代”一旦來臨,不僅將擾動歐洲安全格局,更將危及國際軍備控制和戰略穩定。

            兩國關系難有實質改善

            整體而言,當前美俄關系仍維持在“可控的對立”中。去年美俄關系走向基本符合美國政府公布的《國防戰略》報告的思路。美國國防部代理部長沙納漢在上任后稱,將持續推進這一戰略,為美俄關系在新一年的發展定下基調,即美國將俄羅斯視為主要競爭對手。

            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涅邊賈在2018年年末甚至發出了“俄美關系改善的可能性已不復存在”的悲觀論調。涅邊賈認為,俄美兩國需要共同商討全球問題,包括戰略穩定、恐怖主義、禁毒合作和地區沖突等議題,但兩國關系在短期內出現改善的前景不容樂觀,“這對兩國和世界都是不利的”。

            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斯盧茨基指出,當前俄美關系已經跌入谷底,“盡管情況很復雜,但我們不應該停止與美國方面的接觸,俄美兩國未來應進一步開展對話和溝通”。

            費根豪爾也認為,除了內政因素,美俄之間缺乏根本戰略互信,在許多問題上存在分歧,新一年里,兩國在一些實質性問題上難有“驚喜”,而通過元首外交調整美俄關系也愈發不現實。但至少截至目前,美俄雙方都成功避免了兩軍之間的任何直接沖突。

            為了避免摩擦不斷升級,俄羅斯方面也在尋找與美國方面“坐下來”的機會。拉夫羅夫近日在回應普京向特朗普發出的新年賀詞時對媒體表示,當華盛頓方面準備好的時候,俄方可以同美方舉行“建立在平等、互相尊重、考慮雙方利益基礎上”的會談。

            責編:孫熙越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