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開啟“私人定制”模式 行業變革還是營銷噱頭?
邱錦
調查發現,無論知名跨國洋品牌還是本土自主品牌,都在絞盡腦汁地推出各種私人定制汽車,以迎合或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從價格5—6萬元的低端車到售價百萬元的豪車,幾乎層出不窮,但專家卻認為,私人訂制在我國還屬于一個理想狀態,這或只是商家賺取利潤的一種手段。
1
車商發力“私人定制”
4 月 27 日 - 5 月 4 日,北京車展就要拉開帷幕,據《財鏡》(微信id:news_cj)記者了解,如不出意外,“私人定制”汽車可能會成為眾多商家重點的營銷方向。各種汽車“諜報”披露,包括三菱、豐田、奔馳以及路虎等國際知名車紛紛推出專屬的私人定制汽車。
最重視私人定制領域的當屬大眾。日前,其華南定制版車型在廣州上市,包括邁騰、速騰、高爾夫、蔚領、寶來和捷達6大車系共計15款車型全部都有了定制版。
在跨國洋品牌傾力私人定制的同時,國產車商們也不甘落后。4月20日,紅旗L5限量定制版迎來首位用戶——著名企業家曹德旺。

圖片來自網絡
資料顯示:紅旗L5限量定制版提供了黑色丹砂、舒俱萊紫、靜遠藏藍、寂靜深棕、夜空藍共六種外漆配色方案。同時,該車還分別提供標配的20寸5輻標準輪轂和更加莊重的20寸9輻輪轂。除標準輪胎,紅旗L5限量定制版另外提供了續航輪胎——零胎壓狀態下,讓車輛在80km/h速度下可繼續行駛80km。據悉,該款汽車售價高達百萬元。

圖片來自網絡
另據記者了解,跨國洋品牌推出的“私人定制”汽車,其價格一般的均在50萬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家本土車商——上汽大通,資料顯示,其早在2016年推出了智能化大規模定制模式,并于2017年8月8日推出了C2B模式下的首款汽車大通SUV D90。
《財鏡》(微信id:news_cj)記者注意到,傳統的B2C造車,即整車廠在預判了市場情況的前提下設計、生產、出售汽車的模式,而C2B造車是一個完全顛倒過來的模式,它是自下而上,由用戶將購車需求(配置、配飾、配色等)傳給整車廠,然后由整車廠負責按照用戶要求來設計車型、生產、運營等。
應該說,私人訂制向來是高端消費的代名詞,但上汽大通主打的C2B模式下的SUV D90的價格范圍在15.67-26.38,似乎也不高。
事實上,還有比上汽大通的價格更低的,如另一個本土自主品牌——海馬汽車,其推出的海馬S5青春定制版共有四款車型,官方指導價僅為6.68-9.08萬元。
2
或僅是商家賺取利潤手段
據了解,汽車的私人定制在歐美一直存在,且早已成為定購者的主流消費方式,雖然我國早在多年前就有了私人定制概念,但始終火不起來。
對此,媒體分析認為:以國內最成熟的北京市場為例,私人購車獲得指標的時間有限制,半年內必須購車,而汽車定制,尤其是進口豪華車的定制時間,很有可能會讓消費者的購車指標作廢;第二,車輛私人定制與配件價格的透明度存在很大關聯,在目前以4S店主營正品配件的體系中,配件價格表現出價高和不透明的特點。配件體系的制約,很難讓私人定制的合理價格得到保障;第三,驗車制度對改裝和定制都有局限。在中國,改裝或許是實現私人定制的好方法,但是哪怕僅僅是消費者換了輪轂,驗車都不會過關,畢竟這塊市場還處于灰色地帶;第四,中國消費者普遍缺乏耐性,親身參與打造專屬座駕理應是一個快樂的過程,但由于私人定制車型需要較長的生產周期,絕大部分中國人不愿意等。
知名汽車專家,文鳳汽車創始人張志勇在接受《財鏡》(微信id:news_cj)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在國內市場,私人定制仍然還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但隨著汽車零部件的越來越標準化,私人定制未來的發展空間是比較大的,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領域,這是智能網聯帶來的一種汽車產品的根本性、結構性的變化。”
張志勇認為,讓消費者自己去選配置,他也無從去選。另一個制約因素是國內現在汽車企業生產的汽車還沒有標準化,沒有標準化的產品,就很難去實行規模化的私人定制,規模非常小的私人訂制,成本一定是非常高的。
而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則認為,國內汽車私人定制的概念比較朦朧,容易弄混淆,其實大部分還處于選裝狀態。一般來說,菜單比較簡單,就是選裝;如果組合有幾百種復雜些個性化一些就叫定制。但這個度較難把控,有些企業也會故意蒙混概念拔高檔次,是否定制,關鍵是看價格和檔次,從資金來劃分比較直觀。加了配置比標準貴一倍以上可以稱為定制,如果增加百分之5到10,只能算是選裝,這是增值的比例問題。
在鐘師看來,私人定制肯定是面對高端人士,加配的價格五六倍都不止,用訂制還可以,但這如果要稱為私人訂制,就稍顯矯情。
鐘師認為:從行業前景來看,訂制是商家賺取利潤的一個有效手段。所有的公司都想做這件事情,但高端的用戶才可能實現私人訂制,因為這些用戶不求時間,便可以從容定制。
責任編輯:孫劍嵩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