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7日電(曾玥)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葉玉如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香港可從源頭創新、產業創新、人才創新三個方面為國家新發展戰略貢獻力量,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要從源頭創新,而基礎研究是一切科技創新的源頭。”朱葉玉如說,國家連續多年加大研發投入,體現對基礎研究工作的重視。香港特區政府非常重視創科發展,近年來推出一系列積極的政策措施,布局并推進包括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科技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3月6日,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香港特別行政區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會議。圖為全國人大代表朱葉玉如發言。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在產業創新方面,朱葉玉如指出,一方面要推動傳統產業鏈供應鏈升級,進行高端化智慧化改造;另一方面要積極布局和培育新興產業,包括生物醫藥、低空經濟、量子技術等,“這些產業不僅代表科技前沿,更是未來全球競爭的關鍵領域”。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最重要資源,是突破技術壁壘的關鍵。”朱葉玉如建議,應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機制,建設全方位、開放性、戰略性的人才體系,培養和引進具有全球視野的創新型人才,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需求,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朱葉玉如進一步談到,香港擁有國際化優勢,建有多所研究機構和大學,積累了豐富的科研資源,為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提供了堅實基礎。
今年全國兩會,朱葉玉如圍繞科研和教育提出一系列建議,其中一個重點方向是“希望推動香港的尖端科研力量更好貢獻國家發展”。
她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希望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成立國家級科研平臺,支持內地和香港科研人員深入開展科研合作,發揮兩地科研協同優勢,推動前沿研究、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香港科創界期待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朱葉玉如表示,“相信香港科學家可以在國家科技發展大局中擔任更積極的角色,讓香港的尖端科研力量在貢獻國家所需的同時,可以大展所長。”(完)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