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兩會聲音)全國政協委員汪小帆:人工智能可創造新型就業空間

            2024-03-04 15:14: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3月2日電 (記者 許婧)當前人工智能發展非常火爆,尤其是大模型,從ChatGPT到Sora都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該如何面對新技術的出現?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長汪小帆給出了自己的態度:開放心態,理性對待。既要以開放的心態積極擁抱新技術,同時又要趨利避害。

            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收獲大量關注的同時,也讓不少人擔憂人工智能技術會導致大量失業,人被機器取代。對此,汪小帆表示,科技發展更多的作用是賦能,讓人類更有效率、更有創意地工作,更有品質地生活。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不僅推動了科研方式、人才培養的變革,也將賦能中小微企業,創造新型就業空間,中小微企業也會有廣闊發展空間。譬如AI視頻生成應用Pika只有4個全職成員,Sora核心團隊共有13人,團隊成員平均年齡28歲,今后很有可能出現一個公司只有幾個人,卻成為獨角獸企業。

            汪小帆介紹,去年全國兩會上,他提交了一個關于怎樣讓人工智能更好發展的提案,今年他則將目光投向如何讓人工智能更好賦能中小企業和新興就業。

            “技術發展給年輕人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汪小帆說,對年輕人而言,基礎知識依然要學,就像大家不會因為有了計算器就不學加減乘除。沒有一定的知識的儲備,很難有真正的科技創新。但純粹學習知識已經不夠,還要注重能力培養,比如怎樣更好地提出問題,更好地與人協同、與機器協同,這些能力在今后會越來越重要。“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制定政策、法規等方面,為年輕人創業、就業提供更好的平臺和制度保障。”

            作為來自教育界的全國政協委員,汪小帆自然關注高校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如何讓“青椒”們強起來是他一直思考的問題。

            汪小帆注意到,今年春節假期,一篇題為《大人的煩惱》的小學生作文又受到不少關注。這篇作文前兩年也是在相同的季節傳播過。作者的爸爸是一位高校教師,每年這個時候,眾多高校教師(其中大部分是青年教師)都在為同一件事而“煩惱”:三月份要提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簡稱“基金”)申請書。

            “作文的最后一句‘爸爸的煩惱是家的味道’更是觸動了不少高校青年教師的心弦,申請基金也一直是‘青椒’們的主要焦慮之一。”汪小帆說,今年他將提交一份關于更好支持高校教師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提案,呼吁在不降低資助標準的前提下,讓更多青年教師得到資助。

            近年來,基金申請數量年年以較大幅度上升,但總體資助率呈現逐年下降趨勢,競爭越來越激烈。汪小帆坦言,作為基金申請的主體,高校教師們特別是廣大“青椒”申請基金的壓力和焦慮感也越來越大。比如去年的資助率跌到16%左右,意味著6個申請才有1個成功,這將會打擊青年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和獲得感。

            他建議,要切實保障面上項目和青年基金的支持力度;優化基金項目的資助方式,同時積極爭取國家對基金總額的更大力度支持,并建議其它部委積極設立相應領域的科研基金,拓展資助渠道。引導高校合理對待基金項目,優化教師評價標準,鼓勵和支持教師分類發展,不把獲得基金項目作為教師職稱晉升和考核的必要條件。(完)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