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3日電(嚴可菡 張素)“中國同東南亞國家是山水相連、命運與共的友好近鄰,也是利益共生、共謀發展的重要伙伴。”中國友誼促進會理事長陳智敏近日在一場會議上表示,要積極探索開創中國與東南亞安全治理民間合作的新方法、新模式,走出一條以民心相通促進安全發展的新道路。
由中國友誼促進會指導、泰中友好關系協會主辦的“安全與發展:投資東南亞國家的機遇與挑戰”圓桌會議,近日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以“安全與發展”為主題,多位專家學者圍繞在東南亞投資興業的機遇與挑戰展開討論。
12月29日,“安全與發展:投資東南亞國家的機遇與挑戰”圓桌會議在北京舉行。泰中友好關系協會供圖。
與會人士普遍表示,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東盟國家落地生根,結出累累碩果,更要凝聚多元共治合力、共享安全發展成果。
“我們應該共同守護和平與安全的發展環境,共同打造更具活力的增長中心,共同拓展團結合作的有效途徑,共同推動人文交流走深走實。”泰中友好關系協會名譽主席孟曉蘇在會上說。
在北京外國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執行院長吳浩等學者看來,當前,東南亞地區面臨全球經濟流向變動的機遇,區域內企業有必要了解東南亞國家的文化背景,以期增進共識、減少誤解。
有分析認為,東南亞國家的語言、文化、政策大不相同,這給出海企業帶來了挑戰。國家開發銀行規劃研究院“一帶一路”創新發展中心辦公室資深經理溫灝在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時建議,中資企業或可積極嘗試在東南亞國家設立子公司,參股當地上市公司,并加強與當地金融機構的合作,強化屬地化金融服務保障。
溫灝還說,要“以團結之精神適應國際格局,以共贏之思維應對安全挑戰”,消弭國際沖突根源、完善全球安全治理,推動國際社會攜手為動蕩變化的時代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商業文化是出海企業融入當地市場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之一。此次會上,來自中冶國際、中建三局等企業的代表分享了實際案例,并建議各單位、各企業之間加強信息互通,創新合作模式,實現優勢互補、聯合出海。
另有專家著眼于中國產業數字化如何助力東南亞數字經濟發展建言獻策。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劉卿等研究學者,還就東盟國家未來數年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與會者還普遍期待,以此次會議為契機,通過平臺搭建、資源整合、需求對接,在更高水平上服務推動區域合作提質升級。(完)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