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11月22日電(記者 劉賢)首屆明月湖空天信息產業國際生態活動11月20日至21日在重慶舉行,匯聚業界重要專家、產業鏈知名企業代表,分享空天信息產業的新進展與新思考。
11月21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工程師李忠寶發表主題演講。中新網記者 陳超 攝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工程師李忠寶在演講中介紹,目前我國建成了較為完備的廣播、固定、移動三大類民商用衛星通信服務體系。其中,航天科技集團在衛星通信領域著力打造“星頻站網端”全鏈路核心競爭力,通過構建天地一體化高通量衛星網絡,推動測控、運營和市場營銷等各類業務平臺建設,打造親民終端,拓展航空和航海信息服務等新的應用場景,實現“衛星運營服務、網絡系統集成與服務、綜合信息服務”三大主業協同發展。
11月21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一研究院副院長史紅衛發表主題演講。中新網記者 陳超 攝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一研究院副院長史紅衛以《空間信息應用服務實踐與展望》為主題進行了分享。據介紹,航天科工集團在空天信息應用服務方面做出了多項創新實踐,如天目氣象星座建設、空間信息在智慧政府治理方面的創新應用。
展望未來,史紅衛認為產業內應加強合作,積極建立空間信息應用產業生態;強化應用牽引,推動空間基礎設施多樣化發展;融入地方發展戰略,實現空間信息產業協同發展,與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深度結合。
引起業內外關注的是,作為中國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經濟重鎮重慶已拉開系統化發展空天信息產業的序幕——此次活動期間,空天信息產業國際生態聯盟、國內首個空天信息產業共同體、首個空天信息產業1000億規模基金群、重慶市空天信息應用場景發布等多個創新行動集中發起。其中,國際生態聯盟與千億基金群雙輪驅動共同體建設,探索空天信息產業生態建設新模式。
在重慶數創園董事長楊淳至看來,空天信息產業天然具備全球化屬性,未來巨型星座建設的龐大投入需要全球市場來消化,產業發展初期也需要整合全球產業資源來為建設提速。長期來看,全球空天信息產業合作大于競爭,中國空天信息產業的全球化協同將是必然趨勢,“我們應當保持開放合作的姿態”。
記者從活動中獲悉,作為重慶空天信息產業“主戰場”,目前,重慶兩江新區集聚該市90%的空天信息產業項目落戶,并獲批全國第二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當前,兩江新區引進了金世利航材、豐鳥無人機、華夏航空、零壹空間、中科三耐、西工大重慶科創中心、重慶數創園等近30個具有影響力的項目,形成了1個衛星互聯網及應用核心產業,商業航天研發制造、無人機、航空動力及關重件、通用航空、空天新材料5個重點產業,以及1個“空天+”服務支撐產業的“1+5+1”產業發展格局。(完)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