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鄉村行·看振興)江蘇銅山路山村小蜜薯大豐收 農戶土里“刨金”嘗到甜“薯”

            2023-11-13 16:36:07     來源:中新網

            中新網徐州11月13日電 題:江蘇銅山路山村小蜜薯大豐收 農戶土里“刨金”嘗到甜“薯”

            中新網記者 朱志庚

            割秧、刨薯、分揀、裝袋……立冬之后,暖陽之下,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伊莊鎮路山村蜜薯地里呈現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村民們忙著收獲首次種植的蜜薯。“村集體合作社種了50畝蜜薯,畝產達到4000多斤,毛收入可以達到20萬元左右。”路山村黨支部書記路振蕩說。

            收割下來的薯秧經過晾曬,成為牛羊冬季最佳青貯飼料。朱志庚 攝

            站在鄉道上放眼望去,路山村的蜜薯地“涇渭分明”,一些村民手拿鐮刀沿著田埂割薯秧,覆蓋著蔥綠薯秧的田地與空白的土地形成鮮明對比。已經扯空了薯秧的空地上,一輛拖拉機拖著特制的犁具行駛在田間,翻挖出一串串蜜薯。村民們三五成群將蜜薯收集起來,分揀裝袋。

            拖拉機翻起蜜薯,村民開始分揀。朱志庚 攝

            “早期栽種的時候,我們就過來干活,秧苗生長期間的管理維護,也會跟上。現在蜜薯收獲了,我們給分揀好裝袋裝車就好。這些都是平時干習慣的農活,按天算工資,大家都樂意干。”路山村村民董維蘭說。

            據路山村村民董維營介紹,現在蜜薯的栽培技術很先進,一枝秧苗能分開長成很多株薯秧。三四十厘米長的秧苗鋪在田埂上,每個枝杈壓入土里,就能長出一株薯秧。“這種細長形的蜜薯最標準,上面有一條突出的‘筋’的蜜薯更甜。”

            村民分揀裝袋。朱志庚 攝

            伊莊鎮路山村是“十三五”“十四五”江蘇省定經濟薄弱村,耕地面積3270畝,居民701戶3010人,常住人口1200人。村集體經濟發展缺乏產業支撐、鄉土人才匱乏、基礎設施較差。根據徐州市委工作要求,徐州市外辦負責掛鉤幫促伊莊鎮路山村,市外辦外服中心主任張洋被任命為市委駐銅山區伊莊鎮路山村第一書記。

            收購商直接到地頭過磅,把新收獲的紅薯裝車拉走。朱志庚 攝

            今年4月以來,在徐州市外辦的積極協調下,徐州市農科院對路山村進行土壤檢測,對其適合的農作物種植給出了指導性建議,并實施甘薯試種。農業專家對路山村甘薯的選苗、株距、土壤肥料的成分、病蟲害防治、滴灌技術、除草等全流程種植情況給予了精準的指導。

            新鮮出土的蜜薯,肉黃個勻適宜做烤紅薯。朱志庚 攝

            徐州市農科院李強院長表示,今年路山村試種了50畝蜜薯,積累了栽種經驗,在除草、防治地下害蟲等種植技術上可以再提升。明年,在種植品種上可以多元化發展,例如可以適當選擇西瓜紅、徐紫薯8號等品種,也可以種植一些農科院研發的市場接受度較高的新品種,如徐薯48號。明年,市農科院也會加大對路山村的指導幫促。

            土里“刨金”,蜜薯遍地。朱志庚 攝

            “6月份種下蜜薯,10月底開始收。第一年種蜜薯,沒想到產量這么高,銷售價格還可以。”路振蕩說,目前,蜜薯主要按照訂單點對點銷往徐州的一些大型企業,很少經過中間流通渠道,價格比較穩定,一般在2元/斤左右。目前,路山村蜜薯采收即將結束,趕緊搶農時播種冬小麥。

            按照訂單要求,村民把紅薯打包20斤一袋,堆在地頭等待城里的企業來拉。朱志庚 攝

            前來訂購蜜薯的江蘇元創園林工程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說,冬天吃點蜜薯,既養生又健康,發給員工作為福利也非常好。徐州工程學院的留學生們聽說路山村的蜜薯喜獲豐收,不約而同地來到田地里進行研學。田地里備置了烤爐,烤熟的蜜薯香味四溢。“這里的蜜薯太好吃了,又香又甜,嘎嘎香。”留學生羅偉說。

            “甘薯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等,長期食用可寬腸通便,增強免疫功能,具有食療保健作用。”張洋說,為了拓寬銷售渠道,自己幫忙聯系了一些企業,售后反饋還不錯。目前,紅薯都是采收出來后,當天就銷售一空。小蜜薯大豐收,村民嘗到了甜蜜滋味,看到了增收致富和村集體經濟壯大的“薯”光。(完)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