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鄉村行·看振興)福建寧德:“海上楓橋”讓沿海群眾享受更多幸福感和安全感

            2023-10-31 17:15:57     來源:中新網

            中新網寧德10月31日電 (葉茂 林裕順 石賢霖)乘船穿梭于三都澳海域,機聲隆隆、船來船往,一串串海帶隨波起伏,一口口網箱整齊劃一,一派繁忙的勞動景象。福建省寧德市海域面積4.46萬平方公里,海岸線1046公里,均占全省1/3,年水產品總量和漁業總產值位居全省前列。

            海洋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后,離不開法治的護航。寧德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首創于閩東、推廣至全省乃至全國的“矛盾糾紛不出海、聯動化解在源頭”的“海上楓橋經驗”,讓沿海群眾享受到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霞浦縣溪南鎮七星海上社區。寧德市委政法委 供圖

            合理布局服務網絡

            在霞浦縣溪南鎮七星海域上,“海管中隊”網格員照例乘坐漁船開展日常巡查至東安海區時,發現養殖戶李某某和謝某某正發生激烈爭吵。網格員在勸說制止和安撫雙方情緒的過程中了解到,李某某的養殖漁排擠壓并造成謝某某的漁排損壞,謝某某要求賠償。李某某則認為系潮水自然原因,不愿賠償。

            經過網格員現場核查、調取查看“智慧綜治平臺”視頻影像、組織金牌調解員開展“流動解紛”后,雙方握手言和。“海上管理比陸上困難很多。”霞浦縣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說,他們將各部門人員力量集中起來,再進行網格劃分,把人員全部下沉到網格中,形成了“網中有格,按格定崗,人在格上,事在網中”的服務格局。

            據介紹,霞浦縣2022年依托“七星海上社區”設立“三中心兩站”,涵蓋海上警務、檢察、審判、司法、民政、計生、應急、氣象等功能,面對面、零距離為群眾提供政策咨詢、業務辦理等服務,打造具有霞浦特色的海上社會治理新格局。

            海上社區12309檢察服務中心。寧德市委政法委 供圖

            寧德沿海各地也積極構建布局合理、覆蓋廣泛的服務站點體系,貼近基層做好群眾工作。如,蕉城區三都鎮組建海上110應急救助、海上幫扶救援、海岸巡防“三支隊伍”,開展群防群治、護漁護航、應急救助等民生服務;福安市下白石鎮設立“一中心七站點”以及“連家船民評理室”等載體,精準服務海上群眾生產生活。

            著力打造平安海域

            鼎盛時期,寧德市從事海上養殖及關聯產業從業人員近60萬人,但“無證、無序、無度”等海上養殖問題曾一度十分突出,各類矛盾糾紛多發易發。對此,寧德市以三都“海上110”警務區為起點,創新“治安聯防、矛盾聯調、問題聯治、平安聯創”新機制,探索形成新時代“海上楓橋經驗”。

            寧德沿海縣(市、區)均成立由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任組長的“海上楓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全市共建立50余個海上基層黨組織,不斷提升海上治理效能。

            10月27日,寧德全市“楓橋經驗”交流會在霞浦縣召開。寧德市委政法委 供圖

            寧德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黃國璋在近日召開的寧德全市“楓橋經驗”交流會上表示,要立足更高標準、更高站位,牢牢抓住“以人民為中心”這一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靈魂本質和基本立場,把基層干部群眾實踐形成的鮮活經驗總結提升好、培育推廣好,把一地“盆景”變成全市“楓景”。

            為破解海上執法銜接不暢問題,寧德公安機關和海警部門建立案件管轄協調、信息共享、辦案協作、執法保障等“四項機制”,提升對海區及沿岸全時段管控能力。同時,寧德市不斷強化海防、海警、海漁、海關、海事“五海協同”一體推進;全市沿海大村整合海洋與漁業、交通運輸、應急管理等涉海執法部門合署辦公,常態化開展聯合涉海執法行動。

            三都“海上110”。寧德市委政法委 供圖

            3年來,全市漁業執法機構共開展各類打擊涉漁“三無”船舶執法行動1545次,出動執法人員6199人次,查獲各類涉漁“三無”船舶600余艘。

            寧德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說,他們還將“1+6+N”法治服務矩陣延伸至海上,落實基層政法單位工作人員輪駐制度,吸收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法律咨詢、心理服務等社會力量進駐,打造“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中心”“法律援助中心”“政策宣傳中心”。

            海上執法巡查。寧德市委政法委 供圖

            推動實現精細治理

            “現在開始調解。”近日,法官陳莊坐在蕉城區法院本部通過5G遠程庭審設備對一起案件進行線上調解。幾十公里外的三都澳海上,當事人正坐在“5G+三都海上巡回法庭”內參與調解。

            為解決海上通信質量差、傳輸速度低等問題,2022年6月,蕉城區法院三都海上巡回法庭與當地移動公司合作,讓5G寬帶入海,實現50公里海域5G全覆蓋,推出全國首個“5G+海上巡回法庭”,大幅提升當事人在線訴訟服務體驗。

            清理海上垃圾。寧德市委政法委 供圖

            福鼎市、霞浦縣部分沿海鄉鎮打造“海上社區”智慧平臺,全面掌握轄區人、地、事、物、排基礎數據;各海域全面推進沿海智能監控、海陸通信指揮和雷達鎖定跟蹤“三大系統”建設,實現船舶、碼頭、無人島嶼等基礎信息的數據電子化管理等等,為海上治理提供智能化支撐。

            2023年以來,全市涉海違法犯罪警情數、刑事警情數、治安警情數同比分別下降35%、17%、23%,刑事案件主動緝查數同比上升31%。寧德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說,寧德市“海上楓橋經驗”進一步提升了海上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完)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