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江西會昌10月30日電 (王劍 姜濤)“截止到10月份,我們已接待海內外游客25萬余人,其中香港、澳門游客團隊22批次,實現旅游收入超2000萬元。”江西省會昌縣洞頭鄉黨委書記劉秀峰表示,通過多年努力,洞頭這個昔日邊遠貧困的畬族小山村,已蝶變成遠近聞名的小康村、幸福村。
洞頭鄉位于贛州市會昌縣東南部,距離縣城48公里,轄8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10789人。有1個少數民族村(洞頭畬族村)和2個少數民族村小組,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地。
近年來,洞頭利用當地濃郁的畬族文化風情,農文旅融合發展,將農業、文化、旅游等產業有機結合,探索了邊遠山區少數民族村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洞頭畬族村位于贛閩交界,江西省會昌縣東南部。藍姓畬族540多年前遷居于此,人口過千人,民族民俗風情遺存豐富。擁有近300年歷史的畬族擺字龍從明清時期傳承至今,是江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王劍攝)
保留文脈,留住鄉愁。洞頭畬族村將“聯班第”“苞茂第”等畬族古建筑群打造成了科舉文化園、耕讀文化園、畬族村史館,呈現客家及畬族風情特色,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宜居宜業又宜游,增加游客的認同感。積極推廣“烏米飯”“畬家酒”“糍粑”“畬族湯皮”“甜葉米果”等畬族傳統特色美食,以獨特風韻的畬族古建筑和民俗風情吸引游客。
劉秀峰告訴記者,當地利用“縣振興集團+鄉鎮子公司+村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創辦縣振興集團鄉鎮子公司畬家人公司,與浙贛多家文旅、農業、演藝公司共同合作,大力推動畬鄉有機大米、高山雪蓮果、高山芙蓉李、綠色生態肉、高山紅菇、高山筍干等“會昌獨好”農特產品發展。
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鼓勵引導農戶積極參與發展鄉村民宿和餐飲,盤活全鄉鄉村集體資金8917萬元,通過市場融資1200萬元,有效破解了邊遠民族地區發展資金難題,建立了研學培訓、旅游團建、畬情民宿、民族美食、觀演體驗、農特產品等六大文旅產業業態體系。
“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洞頭畬族村位于贛閩交界,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東南部。夜幕降臨,夜景模式開啟,竹竿舞、篝火晚會輪番上演,不少游客參與互動,樂在其中。(王劍攝)
今年9月23日,在第六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上,會昌縣首屆鄉村運動會開幕式在洞頭鄉舉辦,上演了畬漢一家親的運動盛況。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洞頭鄉今年已接待游客25萬余人,春節、五一、中秋國慶期間共接待18.6萬余人次,其中團隊游客86批次(香港、澳門游客團隊22批次),實現旅游收入超2000萬元。
“我們正在全力打造贛粵閩交界地區的‘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畬情小鎮。”劉秀峰告訴記者,當地搶抓疫后旅游復蘇機遇,不斷擴大朋友圈,目前已經與福建武平、上杭,廣東潮州、汕頭建立旅游產業聯盟,納入贛粵閩紅色旅游線路和國家4A級景區漢仙巖旅游聯票圈,共同開發精品線路,共享旅游產品及客源市場。
“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洞頭畬族村位于贛閩交界,江西省會昌縣東南部。藍姓畬族540多年前遷居于此,人口過千人,民族民俗風情遺存豐富。(王劍攝)
據介紹,會昌縣洞頭鄉先后榮獲“全國美麗鄉村標準化試點”“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國家衛生鄉鎮”“江西省生態旅游示范鎮”“江西省4A級鄉村旅游點”等榮譽。產業旺了,群眾的腰包越來越鼓。鄉村美了,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完)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