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江西共青城10月26日電 題:江西共青城:駐村書記化身“帶頭人” 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作者 巫發陽 彭佳敏 王一婷
晚秋時節,走進江西省共青城市蘇家垱鄉竹林村,駐村第一書記鄒小江和村民鄭清水正忙著采摘新鮮蔬菜,不一會他就摘了一大籃蔬菜,塞進后備箱后便揮手告別,“鄭叔,這些菜我就拿走了,下次有什么菜你再跟我說。”
圖為蘇家垱鄉竹林村駐村第一書記鄒小江和村民鄭清水正在摘菜。(資料圖)共青城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立足于竹林村“小、零、散”種養模式,鄒小江發動身邊關系,搭建起了農產品銷售平臺,為農戶創造銷路、增加收入。“一方面可以幫村民賣菜,另一方面可以讓市民能夠吃到時令蔬菜,這是件一舉兩得的好事情。”
據了解,為了方便市民購買蔬菜和家禽,鄒小江主動學習拍攝和剪輯技術,經常出入農戶家中錄制農產品“廣告”,并建立“鄉村農家土菜情”微信群,邀請親朋好友、工作伙伴、商家食堂等入群,每天在群里報菜名、菜價,幫助農戶推銷農產品。
“我年紀大了,上街賣菜不方便,之前很多菜都是在地里爛掉了。現在有鄒書記幫我賣菜,一個多月賣了1000塊錢左右,我真的很感謝他。”鄭清水說。
圖為共青城市蘇家垱鄉竹林村5畝純綠色有機實驗水稻田喜獲豐收。(資料圖)共青城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除了幫助村民推銷農產品,鄒小江還帶動村民種起了純綠色有機水稻田。“我們的田既不打農藥,也不用化肥,采用殺蟲燈物理滅蟲,還建立了可溯源的監控系統,真正做到了綠色有機、質量上乘,畝產達到800斤,總產量4000斤左右,早就被顧客預訂完了。下一步,我們計劃將種植面積擴大到100畝,讓更多的百姓參與到綠色有機水稻的種植中來。”
談及未來的規劃,鄒小江信心百倍地說,“未來我們還會聯系加工廠,加工制作共青稻米油,讓每一粒水稻都物盡其用,將農產品原料‘吃干榨凈’,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
圖為共青城市蘇家垱鄉竹林村大米加工廠工人正在加工水稻。(資料圖)共青城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據了解,蘇家垱鄉堅持黨建引領,持續開展“百名黨員百村行”黨建品牌創建,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行“黨建+鄉賢+人才”模式,充分發揮鄉村五老作用,帶動百姓在家門口增收致富。
共青城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劉照龍表示,共青城市將繼續把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和推動鄉賢作用發揮的有效載體,走好“組織引領、鄉賢發力、群眾受益”的鄉賢工作助力鄉村振興之路。(完)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