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肝癌定向治療術”在深圳獲成功

            2023-10-26 07:54:06     來源:中新網

            中新網深圳10月25日電 (記者 蔡敏婕)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25日舉行器官醫學研究院成立儀式暨“肝癌定向治療術”新聞發布會,宣布世界首例“肝癌定向治療術”獲得成功。

            53歲的趙叔(化名)今年5月底被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確診為肝細胞癌,手術切除是肝癌的首選治療方法。經評估,趙叔右肝腫瘤體積較大(最大徑13厘米),伴多發子灶和血管侵犯,已屬于中晚期,而且有多年的慢性乙肝,直接手術切除效果不佳。專家團隊經多學科討論后,建議先進行介入聯合靶向、免疫抗腫瘤治療,希望腫瘤能夠得到控制并獲得根治性切除的機會。

            10月13日,二期腹腔鏡肝切除手術進行。中山七院供圖

            8月23日,經3個療程的綜合治療后,趙叔右肝腫瘤受到控制。“繼續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繼續保守治療,腫瘤可能會耐藥而重新加速生長,而接受手術則有根治性切除的機會。但是,要完整地切除腫瘤,剩下的健康肝臟體積太小,僅有380mL,占標準肝體積的31%,切除后發生肝功能不全、肝功能衰竭風險極大。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何曉順團隊2017年首創“多器官維護系統”,為離體多種器官創造接近生理條件的灌注壓、溫度、氧合及營養支持,可長時間維持離體器官的活力和功能,破解了器官缺血損傷世界性難題。

            基于“多器官維護系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曉順教授團隊探索“器官定向治療”技術,可使用高濃度藥物,只作用于腫瘤側肝臟,對健側肝臟及全身化療藥物毒副作用反應較小,實現肝癌的精準治療。

            9月14日,一期手術開始,手術團隊通過“多器官維護系統”維持右肝血供和活性,實現了右肝的“無缺血完全隔離”,并持續灌注2小時化療藥物滅活腫瘤組織。其中右肝內化療藥濃度最高達到外周血500倍。由于實施隔離灌注,手術結束時,外周血未檢測出化療藥物,證明高濃度化療藥物集中在荷瘤側肝臟。

            術后,趙叔被轉入ICU照護,術后6天后回到了普通病房,恢復得很好,血液中甲胎蛋白一路下降。10月11日,趙叔再次入院,CT掃描發現殘余肝體積由380ml增加到720ml,標準肝體積比例由31%增至58%,已經具備二期手術條件。

            10月13日,手術團隊為趙叔實施二期腹腔鏡右半肝切除手術。2天后,趙叔從ICU轉出,恢復正常飲食。術后第4天,他就可以下地行走。術后第7天,甲胎蛋白快速降到術前1/3。

            何曉順指出世界首例“肝癌定向治療術”是器官醫學領域的又一項重要實踐。器官定向治療技術突破實現了腫瘤化療的技術迭代,做到了“哪個器官生病,只治療哪個器官”,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腫瘤接受了數倍于常規濃度的治療量,患者卻沒有出現惡心嘔吐、脫發等常見的化療毒副作用。肝癌定向治療術腫瘤化療有望引領腫瘤化療進入“器官治療”時代。

            中山七院普通外科副主任醫師湯地介紹,全球首例在器官維護系統支持下的肝臟定向化療,在原發性肝臟腫瘤及結直腸癌肝轉移癌等領域廣闊的應用前景。(完)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