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9月26日,北京市豐臺區委、區政府聯合北京市教委舉辦“第七屆北京教育論壇暨首屆宛平教育論壇”,共同謀劃和推動新時代首都基礎教育發展。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齊續春,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劉新成,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衍達,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秘書長張力,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東斌,北京市教委一級巡視員王定東,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董竹娟,豐臺區委書記王少峰等人出席會議。科大訊飛副總裁、認知智能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科大訊飛AI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士進作為唯一企業代表受邀作演講,演講主題為《認知大模型的技術階躍及教育應用思考》。以下為演講內容,有刪減。
01認知大模型掀起熱潮
現階段,認知大模型在全球掀起通用人工智能全新熱潮,帶來人工智能技術的全新階躍機會和解決人類剛需的全新機遇。通用人工智能已具備文本生成、語言理解、知識問答、邏輯推理、數學能力、代碼能力、多模態能力七大維度能力,并將帶來解決人類剛需的全新機遇。它將會改變信息分發獲取的方式,革新生產內容生產模式,對人機交互帶來根本性變革,推動IT產業更快發展,包括實現專家級的虛擬助手,成為科研工作的加速器,并顛覆傳統手工編程的方式。
今年5月6日,科大訊飛正式發布“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并于6月9日、8月15日如期升級發布訊飛星火1.5版本和2.0版本。其中,訊飛星火2.0版本,重點突破代碼能力和多模態能力,獲得業內多項權威測評榜首,榮獲中國“最聰明”大模型稱號。最新升級的多模態能力,可以讓大模型更深刻地理解生活中的各種場景,解決賦能千行百業的剛需,助推產業升級。
02認知大模型賦能教育探索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
面對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諸如減負增效、五育并舉、創新型人才培養等眾多挑戰,人工智能將在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中發揮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技術助力教育數字化轉型和因材施教。依托AI技術助力教育數字化轉型,可以實現學情數據采集、個性化知識圖譜、精準學情診斷、備課資源推薦、高效課堂交互、分層個性練習等功能。
基于多語種語音識別、圖文識別以及常識推理、自然語言理解等核心技術,能夠實現多角度學習數據采集;基于知識圖譜技術,可以根據學生最近發展區給出最恰當的學習路徑。而以上核心技術,科大訊飛連續多年占據國際榜首。
人工智能技術助力實現五育并舉。比如智慧體育,計算機視覺技術不僅可以支持田徑、體能等20多項運動結果精準判斷,還可以進行過程性數據的自動分析,為孩子的體育訓練提供指導,從而提升體測優秀率,提高運動興趣。
在心理健康領域,人工智能可以對抑郁癥和心理情況的全量排查,緩解專業心理教師不足等問題。科大訊飛開發了智慧心育解決方案,涵蓋學業焦慮、人際關系、校園欺凌、親子關系等典型壓力場景,助力精準化主動干預和擬人化互動減壓。
通用人工智能時代將為基礎教育帶來新的變化。在教學設計、作業批改、口語學習等方面,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教育教學方式。
認知大模型助力教學設計。比如教案輔助設計和習題情境改造等。
認知大模型助力作業精準批改。在保障客觀題自動批改的同時,AI還可像老師一樣為學生主觀題進行一對一精準批改,幫助老師減負增效,幫助學生精準了解自身學情。比如作文批改功能,具備作文深度理解能力及評語和范文生成能力。基于上百名教師的作文評分批改記錄分析,中英作文批改準確率、錯誤召回率、句子修訂優美率已經媲美真人老師水平。
認知大模型助力個性化口語學習。為用戶提供主題對話、虛擬人對話、口語模考、情景交流多種場景開展口語學習。
認知大模型助力啟發式素質課堂。從傳統雙師課堂升級到大模型下的啟發式素質課堂,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
認知大模型助力疏導青少年心理壓力。通過類人自由對話式心理輔導,增強交互體驗,幫助學生及時疏導心理壓力,并對心理風險進行預警。
認知大模型助力師生編程教與學助手。面向信息科技教學場景,輔助教師高效編程教學,輔導學生自主編程與學習(Python)。
03教育認知大模型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
認知大模型在教育場景融合應用中面臨諸多挑戰:面向教與學的規模化應用具有更高的知識準確度要求;面向教育領域的生成式內容具有更高的意識形態和安全性要求;面向不同學科、不同學段的育人目標,對技術使用方式和內容生成適用性提出更高要求。
針對這些挑戰,王士進院長提出以下對策:
通用大模型不能完全解決教育面臨的問題,需要構建教育專有模型。構建教育領域知識庫,打造安全可控、場景驅動的專屬模型,促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教育專屬大模型應具有生成式課堂、測驗考試評閱等功能,可以輔助備課,豐富課程內容,并基于數據進行精細分析的教育管理和治理。此外,還可以提供作業、考試、教研、管理等服務,幫助教師和學生更好地進行教學和學習。
加強教師在通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應用能力培養。對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使其深度了解生成式AI的技術原理、生成機制等,以便在合適的教育場景中熟練使用。
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教育,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可以實現效能提升,加速模式創新,支撐育人變革。另一方面,通用大模型的在教育領域特定學科方面的知識問答可能存在精準度問題,也存在被濫用、過度依賴的可能等。
未來不是屬于AI,而是屬于掌握AI的新人類。人工智能必將因解決人類剛需而載入史冊,而教育需要培養站在人工智能肩膀上的新人類。科大訊飛始終堅持“頂天立地”的發展理念,持續以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推動建設教育強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