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大連9月22日電 (記者 劉文文)近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組織30多名中外媒體記者赴遼寧集體采訪,深入了解遼寧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情況,實地感受遼寧這個“老工業基地”的活力“煥新記”。
“中外媒體遼寧行”采訪團在北方重工盾構機總裝車間采訪。徐想 攝
遼寧素有“共和國裝備部”之稱,尤其在先進裝備、汽車制造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近年來,遼寧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吸引了大量高端裝備外資企業集聚此地。
位于沈陽的中德(沈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便是集聚大量外資企業的“寶地”。寶馬、奧迪、大眾等車企的一級供應商凱梅瑟(沈陽)智能工業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是眾多“慕名”而來的企業之一。記者們不禁疑問,為何外資齊齊“相約”遼寧?
凱梅瑟(沈陽)總經理蘇澤說,一方面東北地區的機械制造業基礎雄厚,另一方面,國際化人才在這里形成了聚集之勢。此外,濃厚的科創氛圍、良好的營商環境更讓我們下定決心“扎根”于此。
對凱梅瑟(沈陽)而言,遼寧還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蘇澤表示:“先前我們以沈陽為圓心劃了一個半徑為800公里的圈,發現身處本地我們可以服務華晨寶馬,往北可以服務長春的大眾奧迪,往南可以輻射到我們的天津、北京分公司……最終我們決定落戶在這。”
走出中德園,記者們來到“中國重機工業搖籃”——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自豪地向大家介紹,公司加大科技投入,已成為全球全斷面隧道掘進機行業的重要領軍企業之一,有出口巴西、伊朗的單護盾-土壓平衡雙模式掘進機,有被譽為亞洲地下航母的香港蓮塘土壓平衡盾構機,還有悉尼西北鐵路項目雙護盾硬巖掘進機……
望著車間里那些尚未建好的挖掘機、盾構機,記者們驚嘆之余又不住地提問:這個“大家伙”比一間房還大,是干什么的?那個機器出口到哪些國家了?它看起來那么“笨重”,“開疆拓土”時省力嗎?面對一波又一波問題,車間廠長耐心解答。
北方重工自主研發設計的兩端出料滾筒混勻取料機,在重裝車間完成生產。徐想 攝
中國智造、大國重器帶來的震撼還未平息,中外媒體記者們便啟程離開沈陽,前往大連。作為東北最前沿的改革“試驗田”,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大連片區發展“活力”盡顯:六年來,片區累計推出550余項制度創新成果,貿易便利化自由化成效顯著、國際化營商環境水平不斷提升。
“非禁即入”“集中審批”“幫您辦”……80個服務窗口、655項涉企審批服務。移步到大連自貿片區政務服務大廳,記者深切體會到政務服務的“便捷高效”“省心舒心”。片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相關做法和舉措也得到了市場主體的積極回應,大連自貿片區營商環境建設局局長莊樹國對記者介紹,企業總量實現跨越式增長,從片區成立之初的7000余家發展至近48000家,年均增長30%。
走進大連商品交易所的期貨交易大廳,農產品、能源物資等期貨品種及實時價格在大屏上實時閃動。一個個跳動的數字反映了市場的脈動,更折射出經濟的活力。
大商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3年初至今,大商所共上市12個期貨品種、13個期權品種,目前已擁有21個期貨品種、13個期權品種,覆蓋農業、能化、礦產、煤炭等國民經濟主要領域。如今,大商所充分發揮發現價格、管理風險、配置資源的基礎功能,在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和全球貿易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緊張的采訪行程忙碌而豐富,一邊是先進裝備制造業“開疆拓土”,一邊是開放的港口廣拓“朋友圈”……一路下來,記者們既從遼寧一個個發展“切片”見微知著,又從宏觀視角把脈大勢。打破“舊印象”,感受“新氣息”,大家紛紛表示“不虛此行”。
今日的遼寧堅持高質量發展,以全面開放引領全面振興、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張開懷抱”迎接八方來客,越來越多外資企業“乘風而來”扎根在此,先進裝備制造業加足馬力“開疆拓土”……“老工業基地”正不斷煥發新的活力。(完)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