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一帶一路”10周年)破瓶頸、通動脈 “一帶一路”力促資金資源融會貫通

            2023-09-15 12:50:20     來源:中新網

            中新社北京9月15日電 題:破瓶頸、通動脈 “一帶一路”力促資金資源融會貫通

            作者 王恩博 尹倩蕓

            一個個項目、一筆筆投資、一次次“出海”,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各領域收獲豐碩。在此背后,一單單貸款、一條條標準、一張張保單,正力促資金資源融會貫通,讓“錢”不再成為“絲路”發展瓶頸。

            錢從哪來?

            資金融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2013至2022年,中國與共建國家雙向投資累計超過2700億美元,與共建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年均增長5.8%。

            但暢通這條“動脈”并非易事。“共建‘一帶一路’融資確有一定瓶頸”,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學院研究員萬喆向中新社記者直言,共建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金融發展相對薄弱,相關制度準則亦未建立完善。

            與此同時,相關融資以基建項目為主,資金需求大、周期長、回報低,必須探索有效可持續的融資機制,提供相應資金支持。

            突破上述融資瓶頸,兼具服務國家戰略、依托信用支持、市場運作、保本微利等特質的開發性金融作用凸顯。以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為例,截至今年8月末,其共建“一帶一路”專項貸款累計實現合同簽約5313億元等值人民幣,累計發放貸款4876億元等值人民幣,助力一批基礎設施、產能合作、社會民生、生態環保等領域項目取得重要進展。

            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也逐步建立。亞投行會員國已從創立時的57個增長到目前的106個,截至2022年底,累計批準項目202個,融資額超過388億美元。中方還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與多邊開發銀行聯合籌建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有效撬動市場資金參與。

            2020年10月,新疆阿拉山口火車站換裝場的中歐班列集裝箱。10年來,國家開發銀行持續助力中歐班列基礎設施建設。國家開發銀行 供圖

            錢怎么花?

            “一帶一路”資金融通不僅提供資金,更用金融標準和制度規范,為發展中經濟體塑造融資和發展的可持續性。

            2018年,中英機構攜手發布《“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將低碳和可持續發展議題納入“一帶一路”倡議,進而推動“一帶一路”投資的綠色化。截至去年6月底,該原則已有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43家簽署機構和14家支持機構,其持有或管理的總資產超過41萬億美元。

            作為簽署機構之一,中國建設銀行在服務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選擇有助于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促進民生福祉的項目。如建行支持寧波東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馬來西亞投資建設海外首個光伏組建生產基地,該項目年產能3吉瓦,預計每年可實現碳減排360萬噸,有效推動了該國光伏制造業技術革新與升級換代。

            2022年,中國建設銀行獨家為馬來西亞東方日升太陽能組件廠項目提供出口信貸融資支持,這是該行首個綠色出口信貸項目。中國建設銀行 供圖

            萬喆認為,中國金融機構積極響應責任投資理念,加快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投融資發展。這種金融標準和制度規范“走出去”,已成為共建國家“軟聯通”的重要措施。

            錢安全嗎?

            金融對風險最為敏感。隨著共建“一帶一路”投融資規模、能力持續提升,統籌發展與安全愈加受關注。

            中國金融機構正積極為此提供風險保障。截至目前,中國人壽壽險公司承保97個共建國家人身險業務,累計為570余家中資海外企業提供境外安全保障,覆蓋超1.5萬人次,風險保額近百億元人民幣;中國人壽財險公司為共建國家企業提供企業財產險、工程險、特殊風險保險等綜合保險服務,2022年風險保障超400億元人民幣。

            近年來,疫情沖擊、地緣政治等挑戰交織,全球投融資面臨更多不確定性。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院長張曉濤告訴中新社記者,風險預測與防范將成為“一帶一路”金融合作重點,要建立全面及時的信用風險信息分享系統,降低信息不對稱,加強監管政策協調,防范金融風險。

            萬喆表示,10年來,“一帶一路”資金融通始終堅持“平等參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原則,以“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互利共贏”為運行基礎,推動共建國家間建立長期、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融資體系。未來要發揮金融機構協同效應,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充分利用金融科技賦能傳統保險業務和銀行業務發展,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完)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