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多所高校官宣,專碩“加時”了?

            2023-09-15 10:13:42     來源:中新網

            中新網北京9月15日電(記者 袁秀月)“本來還沉浸在過了復試的喜悅中,突然得知自己的專碩3年。”今年3月份,來自江西的考生李雨在社交媒體上如此表達對讀研“加時”的心情。

            近幾年,國內多所高校開始對研究生的修業年限進行調整,將專碩延長至3年。最近,隨著多所高校公布202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可以注意到,3年制的專碩正在成為趨勢。

            專碩“加時”,到底是喜是憂?對于考生的個人規劃會帶來哪些影響?如何應對?

              資料圖:眾多考研學生在南昌大學圖書館的自習室內復習備考。 劉力鑫 攝

            專碩延長為3年成趨勢

            近日,深圳大學公布《202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章程》。章程中提到,專業學位學制3年(翻譯2年),學習方式分兩種,分別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而在該校前幾年的招生章程中,專業學位的學制都標為2-3年。

            這也就意味著,除翻譯專業外,從2024年起,該校的碩士研究生專業學位將全面調整為3年。

            無獨有偶。近日陜西理工大學發布《202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宣布所有學科專業(全日制及非全日制)學制均為3年。

            根據《高等教育法》規定,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業年限為二至三年,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業年限為三至四年。高等學校根據實際需要,可以對本學校的修業年限作出調整。

            近些年來,多所高校都對專碩的修業年限進行調整,有的如東南大學、中南大學等,規定所有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學制均為3年,中南大學還規定全日制研究生的最長學習年限為5年,優秀碩士研究生可以提前半年申請畢業;有的如山東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等,規定少數專業的學制為2年,其他均為3年;有的則是少量調整,規定部分專業為3年,其他仍為2年。

              資料圖:又到一年考研季,沈陽各高校圖書館一座難求。沈陽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長一年,是喜是憂?

            調整修業年限的多所高校中,就包括李雨所就讀的學校。今年她被上海某高校的影視傳媒專業錄取,但由于沒仔細看招生簡章,直到復試時她才知道,她所考的專碩為3年。

            “我一開始挺不習慣,因為國內很多這個專業的學制都是兩年。我的專業比較注重實踐能力,相比在學校學習,我更傾向于去校外參與一些影視項目來提升自己。”李雨說。

            在她看來,多出一年會帶來很多影響,學生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應對課業壓力和找工作的壓力,很多專碩的學費還比較高。此外,多出1年也就意味著找工作、考公、考證的時間延后1年,而年齡又是用人單位考量的標準,這是學生們無法忽視的。

            “我身邊也有一些人選擇出國,他們認為出國讀研的時間短、收益高。”李雨認為,如果學校只是單純延長學制,而不從根本的培養質量上入手,延長一年兩年可能無濟于事。

            在上海讀研的張菲菲有不同的看法,她認為,3年制比2年制多出1年的緩沖期,時間沒有那么趕,能有更好的狀態來學習和準備就業。

            對于湖北的陳嘉來說,三年制專碩給她的影響更多是年齡上的。“我是畢業后才決定考研的,還是二戰,現在24歲,如果今年順利考上,畢業我就27歲了。身邊的同齡人今年基本上讀研三或國外讀研回來了,難免會讓我有些年齡焦慮。”

            陳嘉認為,3年制確實能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專注學業,也有機會多嘗試不同的實習,確定今后的就業方向,對個人的成長來說還是很有利的。

            不過她拿自己所考的專業舉例,一些985高校還是2年制,3年制的很多是211和雙非。在她看來,這對于非名校的學生,尤其是二戰三戰的同學來說,考研加讀研的時間成本就有五六年,差距拉得更大了。

            “我糾結了很久,后來想到我考研就是想去更多地方看看,多經歷一些事情,抱著去體驗的心情看待這個事情的話,好像多一年也不是什么大問題。”陳嘉說,她打算接下來全力備考,爭取“上岸”。

            記者注意到,在社交媒體上,也有網友稱因為年齡原因放棄了2024年考研,打算工作之后再考非全日制。

              資料圖:南京高校食堂變身“考研加油站”。 泱波 攝

            專碩“加時”,影響幾何?

            高校為何要延長專碩的修業年限?會帶來哪些影響?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劉齊表示,學術碩士重學術科研,專業碩士重實踐,兩者在課程設置上有所不同。但是,在現實中,很多專碩和學碩的授課老師是一樣的,一些學校出于研究生教育開展的便易性,采取了共同交叉的培養方式,從而造成兩者有一定程度的同質化。

            在此種情況下,有專家認為,修業年限一樣,有利于保障專碩的培養質量,提高社會對專碩的認同度。

            在劉齊看來,調整專碩的修業年限,一方面為學生在實踐環節提供更為充足的時間積累經驗;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在校生質量,促進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高度融合,更好契合了專碩的培養目標。

            “比延長專碩學制更重要的,是明確專碩的培養定位,探索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這是提高專碩培養質量的關鍵所在。”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撰文指出。

              資料圖:一位考研學生在南昌大學教學樓自習室復習備考。 劉力鑫 攝

            修業年限延長后,會降低專碩的報考熱嗎?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此舉有可能會令國內考研熱略微降溫,但不會很明顯。

            他認為,此問題需要客觀看待。由于高等教育實現普及化,讀研者的成分改變與恒定的專業要求之間差距加大,使得一些學校不得不延長修業年限。而讀研熱是學歷熱的表征,讀研“加時”是否必然獲得研究生培養“提質”尚未可確定。相關方面應做好評估,需要從改進教學研究方式和模式上多想辦法,提高研究生教育效能。

            如何提高專碩的培養質量?劉齊認為,首先應該加強專業學位導師的隊伍建設,不僅在學術上有專長,還需要有更多的實踐經驗,現在很多學校也在嘗試開展高校與行業之間的人才交流與共享。其次是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加強專業與行業、社會的銜接。(應受訪者要求,部分人名為化名)(完)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