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實驗6”科考船起航赴東印度洋

            2023-09-15 09:36:44     來源:科技日報

            9月10日,“實驗6”科考船從廣東省廣州市新洲碼頭基地起航,赴東印度洋海域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23年東印度洋綜合科學考察共享航次。此次航次搭載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中國科學院海洋所等13家單位科研團隊的28項科研項目,計劃海上作業80天,預計航程逾12000海里。

            據該航次首席科學家、南海海洋所研究員王衛強介紹,印度洋對于區域和全球氣候變化、水體和能量交換等皆起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其通過季風攜帶大量水汽,對我國華南和長江流域有著重要影響。然而,迄今為止,印度洋卻是最缺乏現場觀測的大洋之一。

            據悉,整個航次計劃開展東印度洋海域相關科學研究,將解決“熱帶東印度洋的動力過程、物質循環與生物地理之間的耦合聯系”這一重大基礎科學問題,實現重大科學問題區的多學科深度交叉與融合研究,深入探究熱帶東印度洋海嶺區南北半球不同海洋動力過程、物質輸運及其區域氣候效應。

            據介紹,該航次基于多學科聯合觀測,擬獲得大量基礎數據,研究成果將揭示東印度洋動力過程影響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生態系統和沉積過程的機制,闡明營養物質來源。同時理清研究區域生物多樣性地理格局,闡釋生態系統的開放性與封閉性,揭示生物群落對物理過程的響應和指示作用以及認識古氣候變化。

            從2014年開始,南海海洋所在該觀測區布置水體環境觀測潛標,迄今為止已經連續穩定運行8年,成功獲得了上層海洋環流動力學特征年際變化特征和近海底海流的基本運動特征。該航次將在重點觀測區布放觀測系統,針對該地形進行局部地形演化中的流系觀測及其與海底沉積和地質之間的關聯,做進一步系統和深入觀測。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南海海洋所圍繞‘海絲路海洋災害與保障’的國家需求積極布局,連續多年在東印度洋進行考察,支撐建設了中國科學院中國—斯里蘭卡聯合科教中心、中國—斯里蘭卡熱帶海洋環境‘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南海海洋所副所長、項目負責人林強表示,希望通過科考航次,加大與海上絲綢之路周邊國家的科研合作交流,進一步實現科教聯合。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