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進口水果的國產替代之路

            2023-09-11 09:21:08     來源:中新網

            海南三亞優旗農業公司的榴蓮種植園內,一顆顆矮化的榴蓮樹掛上了“金果”,今年預計有近1400畝的榴蓮陸續成熟。國產榴蓮登上熱搜,將進口水果的國產替代推到聚光燈下。

            陽光玫瑰、牛油果、車厘子等“洋水果”近年逐步實現國產化,使得這些身價昂貴的水果更加親民。事實上,進口水果品種在國內成功種植的先例早已有之。早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就從日本引進了紅富士蘋果,開啟國產化種植。1999年引進紅顏草莓,由此發展出如今的“丹東草莓”地理標志產品,國人的果籃子不斷豐富。

            當然,受地理氣候等條件影響,并非所有進口水果都能實現大規模國產替代,部分品種如榴蓮等只能實現少量生產,價格不具備競爭力。在本土化的規模種植中,一些水果還出現品質、口感下降等問題,還有一些引進品種面臨知識產權侵權、被追償索賠等風險。

            國產替代加速


            榴蓮的主產區在泰國、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長時間以來,國人想吃榴蓮不得不依賴進口。據統計,2021年我國榴蓮進口總量超82萬噸,開銷達280億元,我國對榴蓮的年消費總量排在世界前三。

            巨大的消費需求讓不少海南種植戶躍躍欲試,幾經波折,國產榴蓮走進現實。海南的保亭、陵水、三亞、五指山等地開始小規模種植榴蓮,如今全省種植面積已達3.5萬畝,今年上市的榴蓮約有千余畝。這也使得“今年海南國產榴蓮產量50噸”的話題登上熱搜。

            而在云南和山東,另一種進口水果陽光玫瑰已“安家落戶”。進入8月,山東遼東半島百果園陽光玫瑰種植基地里的陽光玫瑰青色葡萄開始成熟。技術人員李偉對新京報記者介紹,“陽光玫瑰原是日本品種,早在2008年左右就開始國內種植,一開始消費者接受度并不高,一些農戶放棄種植。從2012年起,陽光玫瑰開始走俏,種植戶多了起來,現在全國大部分產區如陜西、新疆、云南、寧夏、甘肅等,都在種植。”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不完全統計,2020年,全國陽光玫瑰葡萄種植面積達80萬畝,約為日本本土種植規模的40倍。

            在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勐糯鎮江中山,云南八方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這里種植了2337畝“哈斯”牛油果。董事長汪志哲介紹,公司2019年決定在國內種植牛油果,當年9月育苗,2020年6月開始種植,目前還在試種有機牛油果。

            在水果貿易商李興平看來,進口牛油果通常要在不太成熟的時期采摘,經歷長時間的海運才能到達中國市場,而國產牛油果憑借產地優勢,可以在最佳成熟期采摘,口感更新鮮。他還提到,國產牛油果成熟時間在每年9月到次年3月,可以隨時避開價格波動期進行采摘。

            在海南“世界熱帶水果之窗”現代農業產業園,這樣的進口水果國產化案例并不少。目前,該產業園累計引進冰淇淋果、手指檸檬、燕窩果等共500種水果,其中350多個品種已試種成功,20多種水果實現產業規模化種植。

            中國經濟信息社新華指數農業市場研究中心研究員張保賀認為,我國氣候條件決定了大部分水果的國產種植都是適合的,僅有部分熱帶水果受限于種植環境而無法大規模生產,目前仍以進口為主。“水果產業需要百花齊放,不管進口水果還是國內引進種植,都有助于我國水果經濟發展。”

            在中國土地生根

            進口水果國產化過程中,富士蘋果、紅顏草莓等品種已完成本土化升級,不僅在數量、品質、市場占有量上具備絕對優勢,還形成了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的種植體系。

            中國蘋果產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和法濤向新京報記者介紹,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我國栽種的三大蘋果品種是金冠、元帥、國光,果品品質和儲藏效果不佳。80年代初,我國從日本引進紅富士品種,憑借果大、味甜、成熟時間能彌補早熟市場等特點迅速走紅,實現規模種植。目前,紅富士蘋果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大主栽品種,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種植。

            我國還以富士為基礎研究培育新品種。“現在國內70%的蘋果都是富士,但與最初的日本品種已經大不相同。”和法濤說,結合進口品種優勢和中國消費者需要,國內的富士蘋果已完成五代更新,研發出20多個新品種。除富士系列外,魯麗、瑞陽等土生土長的國產蘋果近年來也在市場上有良好表現。

            有“草莓界愛馬仕”之稱的丹東紅顏草莓,也是進口水果在國內落地生根的典型案例。資料顯示,1994年,日本靜岡縣研究人員將甜美且高產的“章姬”與果實堅硬、果肉致密的“幸香”進行培育,選育出“紅顏”草莓這一新品種。1999年,紅顏草莓被引入遼寧丹東東港,結合引進年份,“丹東九九草莓”在當地得名。

            如今,紅顏草莓在我國各地均有種植,還形成了“丹東草莓”區域地理標志產品。數據顯示,東港市作為丹東草莓主產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草莓生產和出口基地,2021年鮮果產值達60億元,品牌價值突破77.5億元,帶動近10萬人就業,并一直進行品牌化、標準化建設,至今已形成種苗標準、種植標準、分選包裝標準,以及農產品溯源管控體系、線上線下及海外銷售體系等。

            物美價不廉

            進口水果的國產化替代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在百果園技術人員李偉印象里,陽光玫瑰剛進入國內時價格不菲,一串日本產“晴王”達到四五百元。國內大范圍種植后,陽光玫瑰每斤售價跌破百元。

            相較陽光玫瑰,當前國產榴蓮在與進口榴蓮“較量”時,并不具備價格優勢。據了解,國產榴蓮價格達60元/斤,海南種植園中部分未成熟榴蓮,一顆預訂價在800元左右。而目前市場在售的普通進口金枕榴蓮,價格多在20元/斤—40元/斤之間,5月-7月上市季,價格一度低于20元/斤。

            不少網友認為,國產榴蓮實現規模化種植后,價格會出現松動。但在海南三亞優旗農業公司總經理杜百忠看來,國產榴蓮目前數量稀缺,種植成本高,短時間內很難將價格“打下來”。

            “榴蓮引進國內種植多年,對生長環境要求嚴格,必須是高溫高濕環境,國內只有海南南部地區符合條件,但濕度和東南亞相比仍然不夠。近幾年通過引進新品種試種和技術的完善,海南部分地區實現榴蓮小規模種植,但受限于地理條件,還難以在國內大規模種植。”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陳業淵解釋稱。

            產量少,價格高,導致國產榴蓮短期內無法對進口榴蓮進行大規模替代。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鮮食榴蓮進口量為82.15萬噸,同比增長42.7%。2022年,我國榴蓮進口82.49萬噸,同比增長約4.1%。

            相比來看,國產牛油果的價格與進口產品差異不大。云南八方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汪志哲說,公司云南牛油果基地今年預計采收約100噸牛油果,整體價格會參考進口牛油果,差別不會太大。也有高端水果批發商告訴新京報記者,市面上很少見到國產牛油果,“聽說品質上乘,價格比進口牛油果還要貴一些。”

            汪志哲說,牛油果對光照、溫度、降水量要求較高,全國僅廣西、云南、海南三地適合種植,其中海南臺風頻發,廣西土壤多為黏土,透水性差,不利于牛油果生長。綜合來看,只有云南干熱河谷地區,即怒江流域和金沙江流域最適合種植,這也導致國產牛油果市占率不高。

            在陳業淵看來,不論榴蓮還是牛油果,國產產品是成熟度更高時采收,品質好,優于進口水果,但問題在于這些水果的品種特性和環境要求導致無法在國內大規模種植,更適合以“優稀水果”的概念出現在市場,作為補充。

            規模上量品質下滑

            與國產榴蓮、牛油果“物美價不廉”的情況相反,部分進口水果在國產化替代后,實現了大規模種植,價位也更加親民,不過品質卻有些下降,陽光玫瑰就是典型例子。

            據李偉回憶,2016年國內規模化種植陽光玫瑰后,一串的地頭收購價一度達到80元—90元,2018年可達到150元。自2021年起,國產陽光玫瑰價格出現下滑,從過去的論串賣演變成論斤賣,一斤價格在百元左右,到2022年降至七八十元,如今地頭收購價甚至僅在4元—5元,農戶收益也隨之下降。

            李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21年行情好時,云南產區陽光玫瑰地頭收購價可達到40元/斤,按照農戶一畝地可產出5000斤葡萄計算,減去各項成本,一畝地可賺到10萬元左右。如今同樣的產量,即便按照年中行情最好時的收購價計算,收益也會減少一半。

            價格下降的同時,有不少消費者反映買到的陽光玫瑰“沒有以前好吃”,口感時好時壞。李偉分析,這種現象或與種植戶過度擴大規模,片面追求經濟效益有關。“陽光玫瑰和傳統葡萄種植不一樣,除特定地理氣候條件外,想要口感清甜,還要將果實大小控制在合理范圍,這就需要種植戶精心栽培。”

            李偉還認為,品質下降與經銷商對果品的認識不足有關,如只認葡萄顆粒大的陽光玫瑰,給種植戶傳遞了這種導向。“事實上,這種大粒的陽光玫瑰營養跟不上,甜度降低,整體品質就會下降。”

            牛油果也存在類似問題。汪志哲告訴新京報記者,國內適合種植牛油果的產區不多,但一些種植戶為了經濟效應,會在不適合的產區規模種植,甚至將品質不好的牛油果冒充進口牛油果銷售。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副所長、桃資源與育種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王力榮認為,品種退化可能是水果品質下降的一個原因,但影響不大,最主要原因可能是盲目規模化、缺少種植管理經驗。“水果品種一般經過長時間選育,好的品種對于生長條件要求非常高,這就要求種植人員具有一定的種植技術和管理規范,精細化管理才能種出好品質的水果。水果產業發展需要適度規模,這樣才能夠保護農民利益,避免價格波動影響收益。同時,政府也應制定相關政策引導農民合理規劃種植面積和產量。”

            知識產權保護迫在眉睫

            和糧食不同,一些水果可以依靠枝條嫁接或插扦實現繁育種植。在對“洋水果”進行國產替代或模仿的過程中,部分種植戶也采用了這樣的方法,進而面臨知識產權侵權、被追償索賠等風險。

            日本為防止優質種苗外流,自2021年4月開始實行新《種苗法》,其中規定,若有人私自將有關種苗帶出日本,處以10年以下徒刑或最高1000萬日元的罰款,隨后公布了1975個禁止帶出日本的種苗名錄,其中就包含“陽光玫瑰”“秋月”“紅顏”等品種。

            陽光玫瑰品種2006年就在日本本土申請了知識產權保護,但并未做出出口決定,也沒有在海外申請品種注冊保護。加之日本此前的種苗法規定,種子或樹苗可以被帶往加入種苗保護相關國際條約的國家或地區,因此韓國和中國相繼引入了陽光玫瑰品種并大量種植。當日本意識到這一問題時,已經錯過了海外申請知識產權保護的期限。

            陳業淵認為,在現代科研基礎上,新培育的優質品種都是科研人員的技術專利,受知識產權保護,直接拿別人的品種栽種,不尊重育種者的權利,只會讓育種行業混亂,讓科研人員對育種失去信心,“加強并真正落實育種知識產權保護迫在眉睫。”

            近年來,因種植、銷售國外未經授權的水果品種而吃官司的案例并不少。奇異果生產巨頭新西蘭佳沛公司在今年8月發布公告稱,已對參與未經授權生產、銷售和營銷佳沛陽光金果的兩名被告進行起訴。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佳沛公司早在2018年就曾因華人果農高浩宇從新西蘭農場私自帶回兩款黃心獼猴桃的藤條并賣給中國種植戶而對其發起訴訟。最終,新西蘭奧克蘭高等法院判處高浩宇、其妻子及名下公司賠償佳沛公司1500萬新西蘭元(約合人民幣6516萬元)。

            無獨有偶,美國育種公司IFG培育的“甜蜜藍寶石”葡萄在國內未經授權,就被不少種植戶規模化種植。2020年,IFG公司對非法種植、交易的侵權者開展一系列法律行動。江蘇省農業主管部門對IFG的訴求做出回應,并對涉嫌侵權、非法銷售、推廣的行為主體進行處罰,陜西省自然資源局也勒令相關種植者停止非法種植、交易IFG相關品種種苗。

            “這對我國水果產業來說是一種倒逼,讓我們注重種業研發,促進知識產權相關法律的進一步健全。在這方面,國內進步很快,比如近兩年頒布的新《種子法》,就很好地保障了科研人員的知識產權,也能從一定程度上預防別人偷走我們的品種。”陳業淵說。

            目前,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果品種在不斷發展。王力榮介紹,近年來走紅的四川蒲江金秋砂糖橘就是我國自主選育的品種,而我國桃子領域90%的品種都是自主研發的,蘋果領域也推出了瑞雪、瑞陽等本土研發品種。

            B02—B03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劉歡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