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濟南古樹名木探訪:讓“綠色”留住歷史、煥發“新生”

            2023-09-04 12:10:05     來源:中新網

            中新網濟南9月4日電 題:濟南古樹名木探訪:讓“綠色”留住歷史、煥發“新生”

            走進坐落在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浪溪河東岸的于林陵園,樹干挺直、通體銀白的白皮松,在陽光照射下光點閃爍、斑斕可愛。作為中國稀有珍貴樹木的它們,歷經400余年依然生機盎然、倔強崢嶸。

            圖為位于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于林陵園的白皮松林。此園系萬歷皇帝為報師恩所建,中有其所賜59株代為守孝的白皮松。2019年,濟南市將其納入古樹資源綜合管理和持續保護。(資料圖片)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供圖

            于林陵園占地4公頃,是明朝三代帝王之師,大明資政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于慎行的瑩地。據明朝史書記載,此園系萬歷皇帝為報師恩所建,中有其所賜59株代為守孝的白皮松。

            于林是山東省內獨有的白皮松古樹林,因歷史原因該樹現僅存33株。2019年,濟南市實施“推進實施古樹名木保護工程”,于林白皮松被納入古樹資源綜合管理和持續保護。2021年,這33株被全部認定為古樹,其中一級保護古樹和名木1株,二級保護古樹4株,三級保護古樹28株。

            圖為位于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萬德街道靈巖村的青檀樹。該樹樹齡約180年,高23m、胸圍3.5m,樹形優美,冠型大覆蓋面積廣,樹根部包裹一泉,取名為“檀抱泉”,泉水清澈甘甜且常年水流不斷。(資料圖片攝于2023年5月15日)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供圖

            沿京臺高速行駛至濟南長清區靈巖村,一棵近200年樹齡的青檀樹于半山腰處傲然挺立,虬根盤錯青石分為兩側抱泉而生,長勢繁茂。作為濟南市古樹名木的重要聚集地,長清區擁有包括該青檀樹在內的一、二、三級古樹890株。

            放眼濟南市,在現有的2.22萬株古樹名木、22個古樹群中,類似上述有深厚歷史價值或高齡卻依然“矍鑠”的樹木還有很多,樹種有側柏、銀杏、國槐、黃連木、流蘇等。無論在老城新區或是山地曠野,它們歷經千百年,見證著時代變遷。

            圖為位于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甘泉村的流蘇樹。該樹約有300年樹齡,高約14m、胸圍5.3m,歷經數百年,仍枝繁葉茂。每年4月份花期來臨,該樹遠看如空中漂浮著巨大的白色氣球,數里地就能聞到陣陣花香。(資料圖片 攝于2023年5月13日)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 供圖

            “以前古樹保護大多依靠經驗,有時并不可靠。”作為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科學研究院的高級工程師,韓波從業幾十年來見證了該市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變化。當前,濟南利用GPS、雷達、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對每一株古樹名木實施動態保護,“一樹一策”制定古樹復壯方案,讓它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還創立出了一系列有關古樹名木保護的技術標準體系。

            韓波告訴記者,為更好地“留住”這一資源,濟南市啟動古樹名木基因保存資源圃項目,通過采集種條進行反季節設施嫁接試驗,保存古樹活體基因。前述于林白皮松就是通過克隆,保留了該樹的純正“血統”,“即使出現意外死亡等情況,也可通過基因庫移栽克隆幼樹到古樹原址,實現古樹優秀基因傳承”。

            圖為位于山東省濟南市柳埠街道四門塔景區的側柏。該樹高約15m、胸圍5.8m,樹齡約1500年。四門塔建于隋朝,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石塔,塔旁植有這株古柏。該樹生有九大主枝,九頂蒼秀,人稱“九頂松”,與古塔相輝映成“古塔松風”之景,是濟南十六景之一。(資料圖片攝于2023年5月15日)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供圖

            據統計,目前,濟南市已認定并掛牌一、二、三級的古樹名木有4532株,累計對260余株古樹實施了搶救性修復。

            近年來,濟南市創新開展古樹園建設,充分挖掘古樹歷史、文化、生態、科教、科研等價值,在做好古樹保護的基礎上,規劃建設了100處古樹園。此外,還開展了“十大樹王”評選活動,營造了人人參與古樹保護的良好氛圍,傳承古樹文化。

            圖為位于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王舍人街道幸福柳廣場的旱柳。該樹高約14m、胸圍3.43m,樹齡約70年,有“幸福柳”之稱。(資料圖片攝于2023年5月15日)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供圖

            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局長周建國表示,與生態環境發展相融合是該市推進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古樹綠地”“古樹公園”和森林康養示范基地的打造,既創新了保護方式,又帶動了城市的綠化建設。

            除了是城市森林和旅游的重要資源外,很多古樹名木也已成為人們心中難以割舍的鄉愁情懷。眼下,濟南正嘗試探索古樹文化旅游和鄉村特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把根留住”。(完)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