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能源轉型寄望于重大技術突破

            2023-08-22 11:25:32     來源:中新網

            能源行業的重大技術創新需要耐下性子,集中力量攻克核心技術。當前的能源轉型需要從資源、資本主導型向技術主導型轉變。

            對于這兩年的資本市場來說,新能源無疑是熱點之一。其中雖不乏炒作因素,但由此也能管窺到人們對能源轉型寄予的厚望。

            但我們面臨的一個現實困境是,在能源可獲得性、能源價格和綠色低碳三者之間,很難尋求平衡。人們通常稱之為能源不可能三角,意指這三者之間只能擇其二,幾乎不可能三者兼顧。

            這是能源轉型面臨的最為核心的問題。三者的不可兼得剛給我們上過一課:因全球傳統能源企業削減油氣投資,實行綠色低碳轉型,使得能源供給收緊,天然氣等能源價格一度飛漲。我國也因煤礦限產等因素導致煤炭緊缺,多省曾出現拉閘限電現象。


            也就是說,傳統能源向新能源的轉型,尚存一個巨大的鴻溝。新能源雖被寄予厚望,但此時此刻,仍難作為主體能源擔當大任。在能源消費總量難以大幅削減的情況下,唯一可能的突破是技術上的重大創新。

            這種創新須是跨時代和突破性的。創新理論開創者熊彼特認為,技術創新可以破壞舊產業,創造新產業,同時在技術創新過程中,產業結構也隨之發生調整和演變。他就此有個形象的比喻:你不管把多大數量的馬車連續相加,也決不可能得到一條鐵路。

            正因如此,世界主要國家均把能源技術視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突破口。美國發布了《通貨膨脹削減法案》,歐盟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發展法案》,日本出臺了《面向2030年能源創新戰略》。我國也陸續發布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等。

            當前尤其要警惕的是,能源行業的重大技術創新需要耐下性子,集中力量攻克核心技術,但姑且不論資本市場的輪番炒作,很多地方的新能源規劃也僅停留在圈一塊地做產業園,在初級容易產業化的環節大干快上,以致有重復建設、產能過剩之憂,但對于重大的技術攻關,則因風險大、見效慢,投入略顯不足。比如,我們的原創性、顛覆性、引領性技術仍然偏少;我們的能源技術裝備尚存不少短板,關鍵零部件、核心材料須大量依賴進口。

            國際能源署曾評估認為,為實現碳中和,到2070年有35%的減排量所依靠的技術目前仍處于原型或示范階段,有40%的技術尚未被開發出來,汽車運輸、海洋和航空運輸、冶金、水泥生產和其他能源密集型產業所需要的突破性減排技術均不成熟。為此,當前的能源轉型需要從資源、資本主導型向技術主導型轉變,耐下性子,或是聚焦大規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或是加快戰略性、前瞻性電網核心技術攻關,或是加大傳統能源綠色升級核心技術攻關。唯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核心重大突破才有可能實現。

            黃曉芳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