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鐮!”7月15日,在內蒙古巴彥淖爾磴口縣包爾蓋農場一分場,伴隨著一聲振奮人心的呼喊,克拉斯大型收割機隆隆駛入金燦燦的麥田,掀開以“豐吹麥浪溯源河套”為主題的MAP beSide全程品控溯源農場豐收會戰。
蒙西、寧夏一帶的河套地區,被稱作塞上江南,系我國重要的農業主產區。
此次“檢閱”的春小麥示范田具備“三高”特征:高質量、高產量、高收益。放眼望去,農場內一片金黃,整齊挺拔的麥穗迎風搖曳。
“大家看,麥色黃亮,顆粒飽滿,這出粉率低不了,預計畝產要比河套地區平均水平高出100-200斤!” 先正達集團中國MAP糧作寧夏省區總經理楊金光搓了搓麥穗,向觀摩代表介紹道。
“雪花粉”,全程品控可溯源
MAP beSide小麥全程品控溯源農場的科技無處不在:在播種環節,要進行二次包衣;底肥采用核心母粒技術,為農戶提供測土配方施肥服務;在追肥環節,根據河套地區漫灌和滴灌制定針對性方案,實現水肥高效利用……
位于巴彥淖爾的MAP beSide小麥全程品控溯源農場,共3000多畝,由先正達集團中國旗下中化現代農業(寧夏)有限公司與內蒙古恒豐集團銀糧面業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打造。
全程數字化管理,MAP農場種出來的農產品得以被賦予唯一的二維碼,消費者只要掃碼,整個種植季各個關鍵環節的數據指標信息都會獲取到。“MAP農場可以做到從一粒種子到一克面粉的全程品控溯源,實現從田間到舌尖的信任。”先正達集團中國MAP糧作農產總監劉壯介紹。
河套小麥是世界三大優質小麥產區之一,屬于國內缺口較大的高筋品種。河套小麥制成的面粉白度極高,有“雪花粉”美譽,是名聞全國乃至世界的河套農業名片。但是,受種植效益影響,近些年河套小麥種植面積呈現萎縮趨勢,威脅到河套“雪花粉”的原料供應。
“這正是我們與恒豐集團共同建立全程品控溯源農場的原因。”先正達集團中國MAP糧作事業部總經理秦李龍說,恒豐集團以訂單的方式提前鎖定小麥價格,MAP技術服務中心負責提供全程種植技術服務,通過提高產量和品質來提升種植效益,進而調動農民種麥積極性,為面粉企業提供品質穩定的原糧。
與MAP合作后,種糧大戶王克成表示,不僅小麥品質提高了,產量也比MAP合作以前提升了100到200斤,每畝小麥收入提高了150元到300元。
先正達集團中國副總裁、MAP與數字農業業務單元總經理劉劍波向記者介紹,先正達集團中國旗下的中化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打造MAP模式(Modern Agriculture Platform,即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臺),在全國布局建設MAP技術服務中心和MAP示范農場,設計“良種+良法”為核心的全程種植技術方案,將好農資和好技術一并送到田間地頭,打造MAP beSide品控溯源系統,帶領農民“種出好品質,賣出好價錢”,為農業行業“集好大數據”。
目前,MAP已在全國建成600多個技術服務中心,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建立了8個服務中心。2022 年,先正達集團中國共推出 MAP beSide 品控溯源產品 106 款,推廣 MAP beSide 溯源標簽超過 4000 萬枚,并與中糧、益海嘉里、五糧液、蜜雪冰城、牧原集團等行業頭部企業成為戰略合作伙伴。
“自2020年以來,MAP巴彥淖爾中心整體服務3421位農戶,服務面積50萬畝左右,區域內主要作物為玉米和小麥。”楊金光說。
作為河套“雪花粉”的生產企業,當天,恒豐集團與MAP簽訂協議,計劃逐步擴大全程品控溯源農場的建設。“遙感、區塊鏈等很多技術應用,實現了小麥智能化田間管理和水肥精量化運作,小麥質量和產量都獲得提升,這是我們最為看重MAP的方面。” 內蒙古恒豐集團銀糧面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劉勇表示。
整村托管,讓鹽堿地變良田
在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MAP beSide玉米全程品控溯源農場,大武口區委常委、副區長嚴波連說了兩個“想不到”:“在大武口,第一次看到近萬畝連片種植的玉米,我們的干部直呼‘想不到’;第一次看到白花花像面粉的鹽堿地長出膝蓋高的莊稼,我們的農民直呼‘想不到’。”
寧夏平原由于地下水位高,存在大量的鹽堿地。如何開發鹽堿地,如何在鹽堿地上種出好莊稼,這是MAP致力攻克的挑戰。
在大武口星海鎮祥河村,MAP與村兩委合作,整村流轉8000多畝土地,從小田變成一塊大田,建設 MAP beSide 全程品控溯源農場,種植青貯玉米、燕麥等作物,打造高效節水農業和鹽堿地改良綜合利用示范基地。
最大障礙之一是鹽堿地改造,這不僅是MAP要攻克的難題,也是從西海固搬遷過來的祥河村村民的多年心病。“鹽堿地種不出好莊稼,慢慢農民就沒了信心,撂荒地越來越多,年輕人只能外出打工,鄉村也沒了人氣。”嚴波說。
MAP進入,讓鹽堿地帶來了生機。大武口MAP beSide農場負責人胡元峰介紹,針對鹽堿地,MAP通過采用先進的暗管排水技術,有效控制并降低地下水位,將鹽堿水持續排出,同時建設了大型泵站,從黃河引水,為整個基地提供水肥精準化、智能化管理。“根據我們的測算,相較于漫灌方式,一畝地玉米就可以節省250方以上的用水;并且,通過水肥一體化技術,讓水肥直接施到作物根部,養分利用率也高了。”
大武口MAP農場的整村托管模式,開當地農業社會化服務先河,實現了多方共贏,蹚出了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子。
大武口區委書記湯瑞道出了這一模式帶來的好處:第一是地,小田變成了一塊田,把溝、渠、田全部打通以后,給村集體增加了2000多畝地,可利用的土地資源變多了;第二是水,用上黃河水,關閉地下水,賀蘭山脈的地下水位慢慢會得到恢復;第三是收,除了獲得穩定的流轉費,部分農戶還能參與中化MAP農場的管理,學習新技術,增加工資收入。“這種模式相當于共建共享,形成合力,一起把老百姓的收入提升上去。”
劉劍波表示,截至目前,先正達集團中國已在全國500多個縣建設了600多家MAP技術服務中心;已在河北、河南、內蒙古、山東、湖南、安徽等地區逐步推廣整村托管模式。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