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閉幕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威立舉辦了一系列教育、科研領域的精彩活動。通過面對面交流溝通,我們與讀者、作者、合作伙伴們加深了理解和認知,讓更多來自中國的學者認識威立,并了解我們“解鎖智慧潛能”的使命。本文將帶大家一覽威立在今年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舉辦的精彩活動。
威立今年的展臺以綠色為主要視覺元素,通過使用綠色植物和花墻為布展場景,突出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威立共展示了超過800本書籍和在線學術資源平臺Wiley Online Library,并首次舉辦了 “科研日” 系列活動,將教育和科研融合展示。
威立與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科技期刊創新聯合實驗室正式揭牌
威立與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宣布 “科技期刊創新” 聯合實驗室正式揭牌成立。威立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Philip Kisray、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主任劉細文、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計量與評價部主任楊立英參加了本次揭牌儀式。
“科技期刊創新”聯合實驗室是威立與中國國家級科技智庫合作創建的首個聯合實驗室。借助威立在期刊建設、國際傳播推廣的渠道能力,以及文獻情報中心在科學計量領域的強大分析能力和期刊評價資源,“科技期刊創新”聯合實驗室將推出科技期刊創新產品與服務,賦能中國科研生態系統,提升中國期刊品牌在國際學術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本次揭牌儀式發布了“科技期刊創新”聯合實驗室的兩個成果:《世界科學中的中國科技期刊——中國英文科技期刊的可視化分析》專題報告及《中國科學院科技期刊藍皮書》。
Wiley Partner Solutions業務創建慶祝活動
我們舉辦Wiley Partner Solutions合作伙伴解決方案業務慶祝儀式,向中國的學協會和出版商正式介紹這一新成立的業務部門。威立高級副總裁、Partner Solutions合作伙伴解決方案負責人Guido F. Herrmann博士、威立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Philip Kisray、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社長魏均民參加了本次慶祝活動。
威立Partner Solutions提供的產品與服務旨在支持學協會和學術出版商向更加開放的環境過渡。Partner Solutions提供出版、工作流程、平臺、職業和企業解決方案。涵蓋支持學術出版過程的所有階段,從稿件提交到出版及以后。我們的能力范圍包括戰略框架制定、咨詢服務、可定制化的出版技術堆棧,以及幫助實現收入來源多樣化和覆蓋全球受眾的合作伙伴關系。
開放科學大使計劃頒獎儀式
威立舉辦了開放科學大使計劃的成果分享與證書頒發儀式。威立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Philip Kisray,威立高級出版總監吳燕,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智能情報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黃金霞出席活動并致辭。
威立致力于在全球引領開放科學運動,支持科研人員進行開放研究。近年來,中國開放獲取論文數量顯著增長,在全球占據重要地位。此外,中國在科學數據開放和共享方面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為了表彰為開放研究和開放科學做出貢獻的中國學者,在開放科學領域發出中國聲音,威立于2019年啟動開放科學大使計劃。自啟動以來,共有來自30個機構32位開放科學領域專家成為Wiley的開放科學大使。本次活動為8位開放科學大使舉行了頒獎儀式。他們分別是: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有限公司李博、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編輯部李潔、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劉鳳紅、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王卷樂、武漢大學許潔、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朱云平、北京師范大學左西年和北京林業大學期刊編輯部張鐵明(按姓氏拼音排序)。
“中國編輯增長計劃”專題活動
威立舉行了“中國編輯增長計劃”專題活動,威立高級出版總監吳燕、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秦峰參加了活動,并對威立中國編輯增長計劃做了報告。威立“中國編輯增長”計劃于2021年啟動,專注于為威立國際期刊招募和培訓一批有才華的中國編輯和編輯委員會成員(編委),逐年增加威立國際期刊中國編輯和編委的比例。通過增加國際期刊編輯團隊地域和文化的多樣性,為中國研究人員提供更廣泛的機會,支持并促進全球科研知識的交流和共享。威立高級出版總監吳燕介紹了“中國編輯增長”計劃目前的發展情況,并重點介紹了中國優秀編輯的案例;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秦峰介紹了她所擔任編輯的The Plant Journal的發展情況,并介紹了從科學家到擔任科學編輯的角色轉換。
威立與化學工業出版社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威立與化學工業出版社舉行了戰略合作協議簽訂儀式。化工社總編輯潘正安,威立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Philip Kisray代表雙方簽約。化工社國際合作部負責人吳剛女士及威立項目經理楊麗芬博士等出席。雙方以此為起點,將在未來的5年內合作出版20余部來自中國科技創新領軍專家學者的學術著作,主要學科領域涵蓋化學、化工、材料、生物等。化工社將以自身優勢為基礎,負責協議內著作的國內發行;威立將依托全球化的出版發行網絡,負責在國際市場發行并推廣外文版著作,讓中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走出去”,在國際舞臺上傳播中國科研成果,提升“中國智慧”的國際知名度與影響力。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