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中有關“保障婦女特殊生理時期的健康需求”、“發展婦女保健特色專科,提供女性內分泌調節等預防保健服務“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婦女生育全周期及特殊生理時期的保健工作,規范對生育期女性常見月經異常問題的預防、診療、健康管理的整合型醫療服務能力,6月3日-6月4日,由中國婦女健康研究會主辦的婦女保健專科能力全面提升系統工程“月經專病門診規范化管理與建設”學術會議在京順利召開,來自156家醫療保健機構的230位婦科、婦女保健醫務人員及線上各分會場1400余人參會。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張世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中心研究員鄭睿敏、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春玉、人民衛生出版社婦兒編輯部主任曲春曉、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女性健康治療領域高級市場總監施佳琳等出席會議,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婦科內分泌領域知名專家、婦科、婦女保健相關專業醫務人員一道,共同就婦女保健專科能力全面提升系統工程-月經專病門診的規范化管理和建設進行專題交流研討。
婦女健康作為全民健康的基石,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原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司司長、中國婦幼健康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張世琨為本次學術會議做開場致辭,她表示:“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我們必須要堅持以婦女兒童健康為中心,突出問題導向,突出科技創新,強弱項補短板,重點疾病重點突破,加強婦女保健專科能力建設,規范服務流程,推進高質量發展,讓人民群眾更加滿意。”
原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司司長、中國婦幼健康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張世琨
會議期間,婦女保健專科能力全面提升系統工程“月經專病門診規范化管理和建設項目”在現場舉行了啟動儀式。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研究員鄭睿敏向參會者介紹了項目的整體方案內容與當前部署情況,同時就新時期婦女保健服務能力、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應對策略等內容展開分享。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研究員 鄭睿敏
如何以更加行之有效的方式推動婦女保健服務的高質量發展?以科學研究為基礎的行業規范化文件綱領是必要的方向性指引。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研究員趙艷霞詳細介紹了《婦科內分泌疾病管理質量控制手冊(試行版)》試點工作的階段性進展,包括手冊主要內容、試點工作進展、試點單位工作經驗亮點及下一步工作思考等,為改善女性生命質量和健康水平提供助力。據悉,手冊試點工作自去年9月份啟動后,目前已在34家試點單位落地使用,效果良好。
北京協和醫院教授郁琦、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教授徐叢劍、上海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教授許泓、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教授任慕蘭、廣東省人民醫院教授石玉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教授鹿群、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教授李昕、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教授陳瑛、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教授顧蓓、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教授李曉冬、南京市婦幼保健院教授顧林等國內婦科內分泌領域知名專家以月經專病門診規范化管理與建設為核心,進行多維度的內容授課,分享了包括多囊卵巢綜合征診治、高催乳素血癥診治、雌孕激素在月經失調中的應用、青春期AUB診治等多個層面的內容,為改善女性健康問題、筑牢優生優育高質量全鏈條服務開辟了更廣闊的視角和空間。
此外,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春玉、北京協和醫院教授王亞平、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教授李昕、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教授劉明星、重慶市婦幼保健院教授林奕相聚圓桌論壇,圍繞“專病門診規范管理與建設”的議題展開探討。他們不僅分享了各自在婦科內分泌等領域的寶貴經驗,從醫院服務供給側改革等角度,提出當下專科和專病門診規范化建設的價值,并對新形勢下綜合醫院和婦幼保健機構的管理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在智慧分享與思維交流中開拓思路,共同提升,碰撞出新的“火花”,共同推動婦女保健服務行業向規范化、高質量發展。
本次大會婦女保健專科能力全面提升系統工程“月經專病門診規范化管理與建設”學術會議,為婦女保健相關領域的機構與工作者打造了高規格的交流平臺,為今后相關專病工作推進的規范化、高質量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石。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