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3日,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默克攜手百濟神州中國廣闊市場業務、基石藥業共同打造肺癌精準診療生態圈,以期通過充分整合各方優勢,聚焦中國肺癌精準治療中的醫患需求,共同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健康中國2030”目標的實現。廣東省人民醫院吳一龍教授、北京協和醫院梁智勇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張偉教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林冬梅教授等臨床和病理學專家,與現場媒體一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
默克中國醫藥健康副總裁、腫瘤事業部負責人袁澤之表示:“在精準醫療理念與技術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肺癌的靶向治療取得了卓越的進展。靶點檢測能力的提升、創新藥物研發的層出不窮,給患者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生命之光。我們期待通過打造肺癌精準診療生態圈,聚力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推動行業發展,為更多患者找到解決方案,讓更多家庭從中獲益。”
精準篤行,應對肺癌精準診療巨大挑戰
隨著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基因檢測等先進科技與傳統醫學的整合應用和集成創新,推動著傳統經驗醫學向現代精準醫學的轉變。《“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30年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提高15%。肺癌作為中國的第一大癌癥,其精準防治對于整體癌癥生存率的提高至關重要。
肺癌從發生、發展到預后,涉及器官、組織、細胞、分子等多個層次,需要以患者為本、綜合觀察、整體把握,才能實現精準診療。而實施醫療方案前進行細胞和分子級別的檢測如肺癌早篩、伴隨診斷,以及在細胞和基因層面的靶向藥探索,都是實現肺癌精準診療的重要前提。
廣東省人民醫院吳一龍教授表示:“肺癌進入精準診療時代以來,患者獲得了更多治療機會,生存時間顯著延長。對于肺癌早期患者,我們的目標是治愈,對于晚期患者,要實現慢病化管理。在肺癌靶點中,除了一些常見的靶點外,少/罕見靶點同樣需要得到關注,比如MET、ALK、RET、BRAF V600、EGFR ex20ins等,把這些‘少’和‘罕’聚在一起則是數量不小的群體,關注到這些患者,進行相關研究開發和臨床應用,相信肺癌的整體生存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研究數據表明,我國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分子變異譜不同于西方人群,主要體現在腺癌,少見罕見基因包括MET、ROS1、RET、NTRK、NRG1/2等。其中,MET 14跳突作為晚期NSCLC的驅動基因突變之一,在中國大陸非小細胞肺癌人群中的突變率約為0.9%-2.0%。化療和免疫治療對于攜帶該突變的NSCLC患者作用有限,且預后較差,存在巨大的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值得一提的是,默克正在就非小細胞肺癌領域展開積極布局,從創新藥物研發,到與協會和臨床專家攜手,促進非小細胞肺癌罕見靶點精準診療邁上新臺階。
“精準的分子診斷,是精準臨床決策的前提和基礎。新的靶點和藥物不斷涌現,對腫瘤的分子病理診斷提出了更全面、更精準、更高效的要求。”北京協和醫院梁智勇教授表示,“目前,肺癌中罕見、少見靶點存在認知率不高,檢測率不高等現實問題。檢測觀念進步、檢測能力提升、檢測規范化等都是亟待突破的瓶頸。”
星火成炬,多方攜手共助肺癌精準診療發展
當前,在靶向藥物研發提速、診斷技術進步、政策利好、醫保等支付空間加大等多方因素促進下,肺癌患者的精準醫療需求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突破精準診療瓶頸,推動中國肺癌精準診療水平的提升,需要臨床、病理、企業和相關部門多方協力,不斷探索創新的合作模式,打通科技與產業轉化通路,促進精準醫學理念落地,助力“健康中國2030”目標的實現,造福廣大患者。
秉持“齊心為病患”的初心,默克攜手合作伙伴共同推動肺癌精準醫療生態圈建設,以聯動各方資源和力量,從醫、研、產端共同發力,推動藥物研發和藥品可及,推進行業檢測標準的制定及全國、區域檢測質控的提升。同時,進一步深耕中國市場、加速本地化進程,打造新的精準醫療“生態圈”,讓更多患者獲益。
袁澤之表示:“作為全球特藥創新者,默克堅持以患者為中心,關注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并憑借全球網絡優勢和敏銳洞察力,大力投入到肺癌罕見靶點MET的藥物研發中。我們始終致力與志同道合的伙伴攜手并進,為了患者的更多獲益而步履不停。”
百濟神州中國副總裁,廣闊市場事業部負責人杜浩晨表示:“在‘患者為先’理念的引領下,百濟神州致力于讓更多患者用上可負擔的全球好藥,以實現‘百創新藥,濟世惠民’的公司愿景。我們期待通過本次多方攜手,百濟神州能夠發揮其在腫瘤領域廣闊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支持好肺癌精準治療領域的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基層腫瘤診療能力持續提升,切實惠及患者實現‘大病不出縣’的愿望,以及《健康中國2030》的共同愿景。”
基石藥業大中華區銷售市場副總裁潘曉毅先生表示:”基石藥業專注于研發及商業化創新腫瘤免疫及精準治療藥物,作為國內創新型醫藥企業,我們積極發揮自身優勢,以滿足中國和全球癌癥患者的殷切醫療需求。在肺癌精準治療領域,基石藥業成功商業化了中國首個高選擇性RET抑制劑普拉替尼,具備真實世界臨床實踐經驗及商業化先行優勢。我們期待通過與多方合作伙伴攜手,推動肺癌精準診療事業,共同賦能精準醫學生態圈,助力’健康中國2030’目標的實現。”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