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加速駕向中東市場

            2023-05-22 08:57:21     來源:新華社

            5月18日,觀眾在西洽會展館內參觀。新華社記者 儲加音 攝

            新華社重慶5月21日電題: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加速駕向中東市場

            新華社記者王嘉軒、曹軼

            在長城汽車重慶永川生產基地,數千名職工正全力趕訂單,每一分多鐘就有一輛“長城炮”或“坦克300”下線,很多新車以海運方式發往沙特。自去年7月在沙特上市以來,“坦克300”僅用10個月時間,就成為當地硬派越野細分品類銷量第一的車型。

            訂單火爆的背后,是中國汽車品牌持續加大海外業務拓展力度、加快“走出去”步伐的努力。正在重慶舉行的第五屆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展館內,各大參展汽車廠商紛紛攜產品亮相,展示新技術、尋找新商機。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增長54.4%,達311.1萬輛,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在中東市場,中國汽車正成為沙特、阿聯酋、埃及等國更多消費者的選擇。

            長城汽車副總裁史青科表示,1997年,長城皮卡迪爾正式出口至中東地區,長城品牌汽車首次銷往海外;去年7月,“坦克300”越野版車型在沙特上市, 發布會同時迎來了長城汽車海外銷量100萬輛的“里程碑”時刻,“首次出口和海外銷量突破100萬,都是在中東市場,這是我們深耕中東市場25年的最好見 證”。

            長安汽車是重慶汽車產業龍頭,也是出口主力。2022年,長安汽車在沙特市場銷量突破3.5萬輛,同比增長22%。長安汽車國際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宋爽介紹,長安汽車最早在上世紀90年代走進中東市場,目前已成為首個進入沙特汽車市場前十的中國品牌。

            在西洽會汽摩展館,記者觀察到,各大汽車廠商展出的大多是新能源汽車產品。多年參展的長安汽車工作人員閆天曉,見證了近年來國產汽車“換道”新能源:“公司新能源產品強勁增長,去年尚有一款燃油轎車展出,這次展出的產品已全部換成新能源汽車了。”

            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出海產品也有同樣的變化趨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705.8萬輛和688.7萬輛,比上年增長96.9%和93.4%,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

            越來越多中國車企抓住新能源和智能化轉型機遇,力爭在全球汽車產業競爭中實現“彎道超車”或“換道超車”。“新能源是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公司已有 多款新能源車型進入中東市場。”史青科說,針對中東特有的地貌工況與應用場景,公司下一步將重點發力四驅新能源這一新賽道。

            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學院院長劉欣路表示,中東國家,無論是產油國,抑或是非產油國,都將發展綠色經濟、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為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戰略。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已成為中東市場的新熱點和增長點。

            這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走進中東帶來了新機遇。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丁隆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先進、性能穩定、設計美觀、性價比高,能夠贏得中東消費者的青睞,中東市場和消費者對中國品牌汽車接受度和認可度不斷上升。

            前不久在黎巴嫩舉行的第二屆中東電動車展上,約有三分之一的參展汽車品牌來自中國。多名黎巴嫩汽車銷售顧問看好中國汽車在黎巴嫩市場的發展,“中國汽車可能很快就會躋身(黎巴嫩市場)前三名”“黎巴嫩人的品味正轉向中國品牌”……

            “從汽車出口到全球供應鏈體系、技術‘出海’,越來越多用戶開始選擇中國品牌。”宋爽表示,針對中東市場,長安汽車將繼續加大在產品研發、本地化以及銷售體系等方面的投入,健全區域備件中心、銷售及服務培訓中心,全方位提升服務能力。

            “中國車企不僅直接出口成品汽車,還積極與中東多國開展產能和技術合作。”劉欣路說,很多中國車企的本土化率逐年提高,正在形成“銷地產、產地銷”的綜合性、產業化優勢,這有助于帶動當地就業,助力中東國家提高工業水平。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