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新聞網5月20日訊(張方穎 魯怡) 由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應急與安全科學技術學會、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十屆中國轉型發展論壇“數字經濟時代應急與安全發展”于2023年5月19日在杭州舉行。
業內人士稱,本次論壇對于助推數字經濟時代的應急管理與安全發展改革具有積極意義。
據悉,與會期間,有關政府官員、高校院所專家學者、在浙企業安全負責人及學會會員代表等領域的100多名參會人員,緊緊圍繞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共同探討改善數字經濟時代的安全生產治理與應急管理改革的新趨勢和新特點,助推科技創新成果應用。
浙江省應急管理廳二級巡視員張曉冬在致辭中說,浙江作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生產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政府、企業和全社會都要加大資源投入力度,增強本質安全能力,不斷改善基層安全生產治理,為浙江“兩個先行”保駕護航。
應急管理部原安全生產監察專員劉強就《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夯實高質量安全發展基礎》作了主題演講。他表示,浙江的數字經濟發展很快,安全生產應以預防為主,落實責任,防控風險,排查整改,扣緊各方安全責任鏈條,織緊織密安全管控網,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風險,及時消除各類隱患,通過社會共治提高全民安全素質,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浙能集團首席科學家、白馬湖實驗室首席科學家朱松強在主題演講中表示,要深入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牢牢守住能源安全底線,履行能源保供與安全生產神圣使命,為推進數字經濟時代能源安全發展貢獻浙能力量。
浙江大學華南工業技術研究院主任張裕漢介紹了智能無人機在安全生產和應急救援領域的最新應用,鑒于無人機具有快速響應、數據實時采集等技術優勢,應積極構建立體化、無人化的消防安全和安全生產巡檢監測系統。
中國計量大學教授楊其華分享了《安全生產管理數字化團體標準建設思考》。對安全生產領域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進行了系統梳理,總結了團體標準制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路線方法,給出了數字化安全生產系列團標建設的規劃框架,在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標準建設的同時提出了建標工作推進的管理要求。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暨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20周年。浙江省應急與安全科學技術學會常務理事、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夏學民提出,把“楓橋經驗”拓展應用至安全生產、消防安全和基層應急管理領域,努力實現“隱患早發現、隱患不出車間社區、隱患不變事故、隱患就地處置。”夏學民建議,在后疫情時代,有條件的地區可率先采用“數字神探”“安全信用碼”等有效數字化手段,破解安全與發展的老矛盾,推動形成“安全是財富”的正向激勵機制。
浙江省建設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安全部副總經理趙敬法從工程建設安全管理難點、十大保證體系、科技賦能企業安全發展等多方面分享了工程建設行業安全管理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
浙江求是應急科技研究院執行院長、浙江圖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斌從企業安全生產數字化建設背景與目標、安全責任自動考評體系建立、物聯監測預警等多方面解析了《企業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數字化建設思路與實踐》。
咸亨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夏劍文分享了咸亨國際扛著應急做產業的實踐經驗,交流了《用科技創新與文化教育推動應急與安全新發展》。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范柏乃教授系統解讀了中共二十大報告的邏輯結構和內容框架,重點對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統籌維護國家安全和塑造國家安全、統籌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統籌開放和安全“五個統籌”進行了精彩宣講。
浙江省應急與安全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徐洪軍主持了此次論壇活動。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