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4月13日電(陳璐璐 趙雅惠)一方小小的屏幕,匯聚著田間地頭的全部信息;一部普通的手機,就可幫助農民實現遠程操作;一個智慧技術的應用,實現了提產又提質……隨著南京浦口區成功入圍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浦口“三農”快速邁進了“數字時代”。
作為浦口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區建設項目承建單位,農芯(南京)智慧農業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根據“1+2+3+N”頂層架構,打造了具有浦口特色的都市近郊型數字鄉村體系。
智慧系統“顯身手” 無人農場盡顯科技范兒
“從水稻育苗到最后收獲,不僅可以進行排期,還能隨時在系統里看到生產過程中的所有數據。”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
不僅如此,各類智慧系統也在南京湯泉農場數字大田里“各顯身手”——無人機以“之”字形進行精準赤霉病防治作業、手機遠程啟動進行顆粒抽水、閘門遠程開啟和關閉……
數字大田
打藥不需人、育秧不下田,當前,除了處理部分“自生稻”及田邊雜草需要人工操作外,“科技范兒”十足的湯泉農場數字大田已經實現了全流程機械化和自動化,只需四個種植大戶承包即可完成全年生產勞作。
2021年7月,研究院在湯泉農場選取基礎條件較好的1200畝田塊建立示范區,搭建天空地一體化精準農情監測系統、農機作業精準控制系統及裝備智能化升級、水稻精準生產管理系統、智慧灌區自動測控系統等,推動物聯網、智能農機裝備等無人作業技術的規模化應用。
據了解,目前,湯泉農場數字大田已實現農機作業效率提高50%以上,水、肥、藥作業效率提高10%-15%。
全產業鏈“護航” 農產品實現優質優價的轉變
南京浦口區的青蝦雖憑借著獨特的區域生態、資源優勢,形成了個體大,爪尖黃,殼薄、體透有光澤,味美、鮮甜且營養豐富的特征,但是,傳統的養殖、銷售模式,還是成了青蝦產業快速發展的阻礙。數字技術賦能浦口青蝦產業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
數字漁場
南京麗銘生態園位于浦口區永寧街道聯合社區永寧青蝦養殖核心片區,總面積1800多畝,是集青蝦養殖、生產、深加工、儲藏為一體的企業園區,被市農業農村局評為“南京市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研究院創新應用“N+1+N”的組織模式,搭建青蝦生產透明農場,通過提供線上線下服務,突破“產、加、儲、運、銷”產業發展薄弱環節,精準提 升青蝦品牌影響力,構建“智能生產、透明供應、信任消費”的青蝦透明供應體系,讓小農戶銜接大市場,推動農產品從優地優品向優質優價轉變。
據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針對永寧青蝦的養殖,最主要進行了數據采集的智能化改造,這項改造可以控制好水體的pH值。此外,研究院還依據實際安裝了微風機,并與傳感器進行聯動,更好地監測水體狀況。
數字鄉村“一張圖” 打造鄉村智治新模式
2月9日,浦口數字鄉村“一張圖”正式上線運行。隨著“一張圖”的建成,浦口數字鄉村建設“1+2+3+N”整體框架基本成形,為全區鄉村振興再添新動能。
數字鄉村綜合治理平臺
在浦口區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研究院從宏觀層面對全區基礎資源、公共服務、產業監管、鄉村治理等4大板塊進行動態監測,建設了23張“一張 圖”,匯集融合了省、市、區20余個信息化系統、47個單位共600余項數據清單,累計數據量達7000萬條。利用時空數據融合分析手段,對浦口農業農村 資源的空間分布狀況以及變化趨勢進行全面分析,實現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全方位動態掌握全區農業農村發展情況。
除此以外,研究院還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搭建浦口數字鄉村大數據中心,初步打造了適合浦口農業農村健康發展的都市近郊型數字鄉村示范窗口。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由研究院牽頭的數字鄉村一期建設工程基本完工,已搭建完成浦口數字鄉村大數據中心,打造湯泉農場數字大田、綠豐源谷數字溫 室、永寧聯合社區數字漁場、星甸數字豬場等4處智慧農業應用場景,搭建永寧東葛社區鄉村治理綜合服務平臺1個、透明農場10家及一站式“三農”服務平臺 等。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