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寧夏西海固:糧田一“整”變良田

            2023-03-15 09:02:05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銀川3月14日電  題:寧夏西海固:糧田一“整”變良田

            新華社記者孫奕、吳強、馬思嘉

            大地回春,寧夏西海固山區旱塬上依然乍暖還寒。在寧夏固原市西吉縣硝河鄉蘇溝村,山間梯田如同大地的“指紋”,15臺大型機械正加緊作業,多臺推土機轟鳴并進,將幾道較窄梯田合并推成更寬、更長的梯田。

            “我們按給定標準施工,七八米寬的地拓寬后成了十五六米。我們每天干將近十個小時,就是為了趕在四月底老百姓種玉米前把地整完。”承接蘇溝村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寧夏衡昌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楊昌義說。

            工人操作挖掘機在寧夏固原市西吉縣硝河鄉蘇溝村平整土地。新華社記者馮開華 攝

            不同于水系發達的南方,寧夏西海固山區長年干旱、水源地少,大部分農田都依賴自然降雨。當地人在荒山禿嶺上開墾出的梯田大多較窄,高度也不夠, 稀薄的土壤存不住本就稀少的雨水,廣種薄收是常態。此外,當地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留在村里種地的多是中老年人,生產效率不高。

            為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百姓收入,寧夏近年來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向西海固地區傾斜。“高標準農田更加保水、保墑,雨水能夠充分滲透到土里、減少流失,便于大型農耕機械工作,每畝地還能增產10%以上。”西吉縣農業農村局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主任馬虎林說。

            截至2022年底,寧夏已建成高標準農田970萬畝,超過全區耕地面積的一半,今年還將持續推進建設。其中,西吉縣已建成高標準農田63.13萬畝,今年規劃建設15.34萬畝。

            工人操作機械在寧夏固原市西吉縣硝河鄉蘇溝村平整土地。新華社記者馮開華 攝

            “我寧可種10畝高標準農田,也不愿種20畝原先的地,因為產量上來了,方便上機械,不用那么累了。原來一畝地‘流轉'二三十元錢沒人要,現在務工的人搶著回來種地呢。”蘇溝村村民王存福說。

            高效節水灌溉設施搭配高標準農田,讓曾經“沒人要”的山間旱地變得搶手。據蘇溝村村支書蘇志虎介紹,今年村里計劃從水壩引水上山,將720畝農田變成水澆地,在特別干旱的五六月份采用滴灌方式錯峰灌溉,起到補灌作用。

            “每畝旱地流轉費是50元,推成高標準農田后是100元,加上灌溉設施后每畝地流轉費能達到500元。”蘇志虎說。

            寧夏正大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珍惜每一滴黃河水、大力推行高效節水農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標準農田建設進一步提 高了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高標準農田保水、保土率比過去的田地增加了百分之三十,配合節水灌溉設施,進一步節約了水資源。”西吉縣水務局局長馮建洲說, 西吉縣已有13.8萬畝高標準農田配套建設了節水灌溉設施,“十四五”期間計劃發展到30萬畝。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