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數字經濟正成為深圳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2023-03-02 09:00:35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記者王豐

            廣泛賦能傳統經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30%,創造新就業超100萬人,推動產品、產業、服務更好“出海”……數字經濟蓬勃興起,正成為深圳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除了相關企業數量大幅增加、創新應用廣泛落地外,深圳數據交易所揭牌、數字經濟產業條例實施等一系列舉措,也讓“新引擎”更加動力十足,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助力國際競爭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深圳經濟社會不斷向高質量邁進。

            “數實融合”引領產業發展新方向

            記者近日走訪位于深圳市坪山區的榮耀智能制造產業園發現,從上料到手機產品下線的組裝生產線上,75%的工序由自動化設備完成,生產線實現關鍵設備數控化率達100%、關鍵設備聯網率達95%。

            “有了數字化平臺,可以實現對產品質量全周期跟蹤和管理,生產效率的提升和品質的保證,讓我們的手機在國內市場出貨量、市場占比不斷攀升。”榮耀供應鏈管理部有關負責人說。

            2月22日,榮耀智能制造產業園里的榮耀手機生產線正在生產中。新華社記者劉大偉 攝

            在深圳,先進制造業與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創新,正給傳統制造業注入新活力。富士康的“熄燈工廠”在滅燈狀態下也能正常運行;贏領智尚的智能試衣屋,機器快速掃描尺寸,一周后就能收到定制服裝……

            除了賦能傳統制造業,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業態、新平臺蓬勃興起,網上購物、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非接觸經濟”全面提速,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2022年11月,深圳數據交易所揭牌成立,賣方數據商以科技類企業為主。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郭子平表示,未來深圳將依托數據交易所生態,形成全球領先的數字經濟創新資本生態圈和支持體系。

            “數字新業態”打開就業新空間

            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電商主播、無人機飛手、虛擬現實工程技術人員、工業視覺系統運維員……在深圳,數字經濟的發展拓展了就業場景,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達到約160萬人,成為深圳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美團持續深耕自動配送領域,催生出“無人機飛手”“自動配送車云控安全員”等新崗位。

            2022年畢業于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的陳澤深,按照專業擇業路徑,本會進入一家傳統制造業企業,但在老師推薦下,他投遞了美團“自動配送車云控安全員”崗位,并順利拿到了錄用通知書。

            “入職美團才知道它不僅有外賣,在自動駕駛等科技領域也非常厲害,我不會僅僅局限在云控安全員崗位,未來還想嘗試算法等技術研發工作。”陳澤深說。

            “數字產業集群”助力強化國際競爭力

            研發深膚色攝像美顏、在手機端運行的節省流量算力模型……依靠一系列非洲本地化數字技術創新,深圳手機品牌傳音成為非洲第一大手機品牌;上線“數字人”,深圳夢衣蓮服飾有限公司可跨時空為國際客戶提供批量化的服裝設計和產品,海外訂單大增,成為行業“黑馬”……

            從先進科技到傳統制造,數字經濟的發展為深圳企業“出海”贏得了國際競爭力。

            2022年11月15日,深圳數據交易所揭牌成立。(新華社發)

            除了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品質和技術水平,深圳一大批優勢產業通過數字化轉型,打通了企業研發和設計、生產管理、采購供應、倉儲管理、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

            作為互聯網巨頭,騰訊持續以數字技術和連接優勢幫助出海企業、入華企業。迄今為止,騰訊云已為全球逾10000家合作伙伴打造超過400個定制化解決方案,共同服務超過200萬家企業客戶。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