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中國高科技企業持續積淀的創新能力正在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能。從傳統產業到未來產業,從“獨角獸”到“小巨人”,從老工業基地到高新產業聚集區……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創新驅動之下開創出新領域、探索出新路徑、迸發出新活力,匯聚而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
2022年12月9日,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在黃海海域使用捷龍三號運載火箭,采用“一箭十四星”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D47-50星等14顆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新華社發(郭厚澤 攝)
吉林:高科技企業亮出“小目標”
在東北老工業基地,一批高科技企業正鉚足干勁,在新年拼經濟、趕訂單。解讀這些企業的新年“小目標”,不難發現重視創新、重視人才、重視市場是其快速發展的成功密碼。
長光衛星:讓衛星走進千家萬戶
從0到78顆衛星,從名不見經傳到一張響亮的吉林名片……8年來,“吉林一號”逐漸成長為全球最大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7次發射成功,將48顆“吉林一號”衛星送入軌道,這是研發運營“吉林一號”的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光衛星”)自2022年初以來遞交的完美答卷。
長光衛星于2014年末成立,是一家十分年輕的高科技企業。回顧8年多來的成長,長光衛星黨委書記賈宏光認為,企業快速發展的秘訣,離不開研發投入、人才培養及重視創新三方面。
自公司成立以來,長光衛星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研產學并舉發展理念,累計研發投入經費超過10億元。隨著技術不斷更迭,新成果不斷涌現。賈宏光介紹,起初衛星采取的是“星載一體化”的模式,跳出以平臺為核心的傳統理念,根據光學相機去設計配套平臺。當時這已經是比較前沿的理念,但公司沒有止步于此,于2019年突破“載荷平臺相融合”設計技術,大幅減少平臺結構,軟硬件高度集成。空間節省后,高分03星“體重”降至40公斤級,重量只有初代衛星的十分之一,分辨率依舊保持在0.75米的高水平。
每年招聘季,“長光衛星發車了”的新聞總能上熱搜。長光衛星深知人才是創新的基石,不斷以多種方式激勵員工創新,定期召開創意評審會,對員工提交的新創意進行評估,一旦通過將給予資金支持。“舞臺很大,只要敢想敢拼。”在衛星運管技術研究室工作的李峰說。在多元化、系統化的人才培養政策支持下,當前公司已經擁有600多名員工,其中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占比超85%,為公司的科研攻關、生產管理、市場開拓等方面儲足動能。
讓衛星走進千家萬戶,是這家企業的新年愿望。隨著衛星星座不斷擴大規模,企業當前將更多注意力放在拓展應用領域上。舉辦首屆“遙感·創新大會”、開辦遙感開發者培訓班……“遙感衛星的應用領域是前景廣闊的藍海。我們希望通過開展各項活動,挖掘更多創新業態,讓普通百姓享受更多衛星提供的便捷服務。”賈宏光說。
捷翼科技:做精做透細分市場
在長春捷翼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捷翼科技”)的工廠里,自動化生產線高速運轉,工人有條不紊地操作,機械臂按指令完成動作,呈現出火熱的生產場景。
前不久,這家企業在國內知名風險投資平臺創投名堂發布的《創投名堂“成長獨角獸”榜單(2022)》中,以90億元估值位列獨角獸企業榜單第59位,是153家上榜企業中唯一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也成為榜單內東北地區估值最高的獨角獸企業。
記者采訪中發現,重視市場、在傳統產業中突破創新,是這家企業的成功密碼之一。
捷翼科技CEO王超說,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全國數以千萬計,想要突出重圍就要有“撒手锏”,但企業在技術創新時并非閉門造車,而是非常關注市場前瞻。2015年,在業界普遍對新能源汽車持懷疑態度之時,捷翼科技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后,十分看好新能源汽車,毅然選擇進入該領域。以新能源汽車高壓電連接技術與充放電技術為主要技術攻關,捷翼科技在全國范圍內最先推出了新能源汽車輕量化鋁線束代替傳統銅線束的技術方案,最先推出了全球適配的充放電技術總成解決方案,并成功應用在寶馬、奧迪、哪吒、比亞迪等客戶的新能源汽車上,得到客戶高度認可,借此獲得鋁線束全國市場占有率第一、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二的突破,成為行業新秀。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市場上對降低制造成本和提升續航里程的技術十分渴求,對此捷翼科技圍繞輕量化電連接、快速充電、高速放電技術產品進行研發。依靠先進的技術和產品開拓市場,捷翼科技從最初的“小作坊”規模,發展到現在產品已覆蓋全國超過九成地區、出口至全球78個國家及地區。
“企業將繼續以市場需求為核心,在新能源細分領域將配件做精做細。”王超說,2023年,公司將圍繞高質量發展,繼續重點發展新能源充放電系統、整車高壓連接系統、整車高低壓配電系統,讓核心專利數量繼續增加。
百克生物:加快創新研發進度
1月末,首款國產帶狀皰疹疫苗獲批上市引發廣泛關注。這款疫苗由長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下稱“百克生物”)研發,適用于40歲及以上人群。而在此之前,全球范圍內僅有兩款帶狀皰疹疫苗上市,國內市面上只有一款外國公司的產品,適用于50歲及以上人群。
帶狀皰疹是由潛伏在體內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激活而引起的一種急性感染性皮膚疾病,并發癥帶狀皰疹后神經痛令患者疼痛難忍。專家表示,帶狀皰疹的發病人群近年來逐漸趨向年輕化,此次國產帶狀皰疹疫苗獲批,不僅豐富了接種選擇,還將接種年齡進一步放寬,有利于疾病防控。
從市場占有率多年位居全國第一的水痘減毒活疫苗,到與世界衛生組織合作研發、國內獨家經鼻噴接種的流感減毒活疫苗,再到此次獲批上市的帶狀皰疹疫苗,厚積薄發是百克生物研發產品的鮮明特點。這家成立于2004年、2021年在科創板上市的生物醫藥公司,已經形成4個疫苗產品獲批上市、10多個在研新型疫苗和升級換代產品持續推進、后續階梯式產品儲備豐富的發展戰略布局。
“百克生物是靠研發起家的,一直致力于生物疫苗及生物藥物研發和產業化研究,始終把對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究開發作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保持在10%以上,研發人員占比超過10%。”百克生物創始人、總經理孔維說。
疫苗是預防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孔維表示,在民眾疫苗使用安全意識增強、國內疫苗產品研發和生產水平提高以及國家有利政策等因素的促進下,我國疫苗產業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公司的研發、投產項目將緊盯國家戰略需要和市場需求,注重公益性和商業性的統一,圍繞現有疫苗的升級換代、填補國內疫苗領域空白、新型疫苗研發三個方向不斷完善布局。”孔維說。
據介紹,百克生物正研發吸附無細胞百白破(三組分)聯合疫苗、佐劑流感疫苗、全人源抗狂犬病單克隆抗體、全人源抗破傷風毒素抗體等多款用于傳染病防控的疫苗和全人源單克隆抗體產品。
“百克生物是一家以創新為基礎的企業,盡管研發過程艱辛,但仍會堅持研發滿足行業發展和社會需求的產品,通過加快創新產品研發進度,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和人民健康做出貢獻。”孔維說。(記者 孟含琪 王曉林 魏蒙 長春報道)
成都:創新型企業“加速跑”
抓研發、促生產、拓市場……記者近日走訪成都市多家創新型企業時看到,在創新驅動、市場向好、政策護航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不少企業實現訂單“開門紅”,開年即“加速跑”,“拼”“忙”成了不少企業負責人的開年關鍵詞。
技術工人熟練地操作著智能化設備,每天有約3萬臺網通產品下線出貨……近日,在位于成都市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的微網優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下稱“微網優聯”)1.2萬平方米的5G智慧工廠內,記者看到一片忙碌的生產景象。
“今年我們大年初六就開工了,為了趕訂單,周末只停產休息一天。”微網優聯副總經理黃春生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后,市場持續向好,特別是來自海外訂單的增長尤為明顯,幾乎是翻番的狀態,“最近,平均每天有三個客戶來工廠談合作,訂單已經排到了3月中旬。”
為了增強創新動力,微網優聯600余名員工中有200余名是研發人才,擁有150項專利發明以及資質證書。今年隨著二期新工廠的投產,公司計劃再招聘150余名技術人才。
“我們今年6月份即將投產的二期工廠將更加智慧化,隨時對生產流程進行數據分析,實施更優化生產,設計規劃日產能最高可達30萬臺。”黃春生說,今年是沖刺年,公司計劃全面拓展市場,海外員工的數量也計劃擴充到原來的6倍。
在成都市成華區龍潭工業機器人產業功能區,成都卡諾普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卡諾普”)3.5萬平方米的新廠房內,一排排工業機器人的機械手臂正靈活地上下翻轉,進行出廠前的測試。測試通過后,它們將很快被交付給客戶,應用在噴涂、焊接、搬運、拋光打磨等多個領域。
“我們今年的訂單已經排到3月份了,尤其是來自東南亞等地的海外訂單正在穩步增長。”卡諾普副總經理鄧世海說,去年公司根據客戶需要,研發了十幾款機器人新品,產品遠銷德國、意大利、泰國等20多個國家,海外市場銷售占比約20%。今年卡諾普還將有20多款新機器人面世,開拓汽車整機、光伏、電子等新市場。
“滿足中小制造企業的需求是我們重要的市場方向。”鄧世海說,卡諾普堅持科技創新,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公司目前建有四川省技術中心1個,參與5項工業機器人國家標準制定。靠著良好的品質和有競爭力的價格,其產品銷量每年呈幾何倍數增長。
1月30日,成都高新區企業沃飛長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下稱“沃飛長空”)的飛行汽車完成兔年第一飛。本次飛行也標志著該公司自主研發的AE200 X01系列飛行汽車的試飛驗證工作進入全新階段。
“飛行汽車是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航空和新一代信息技術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交匯點。”沃飛長空市場總監費嵐介紹,AE200是一款垂直起降的載人航空器,機身采用復合材料,動力來源為鋰電池,機翼翼展長達14.5米,高度和長度分別為3.5米、9.5米,座艙可搭載4名乘客和1名駕駛員。
在機翼輔助下,該航空器可以在300米至1000米低空,以每小時250公里的速度飛行200公里至300公里,用于緩解城市交通擁堵,進行城市群內的城際出行。
“飛行汽車離‘飛入尋常百姓家’還有不短的距離,后續我們還將開展多項復雜的技術研發和試飛實驗。”費嵐介紹,作為一家聚焦“未來產業”的創新型企業,公司與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長期的產學研合作與交流,公司許多人才也是從航空業轉型而來。
除了飛行汽車,工業無人機也是該公司的重要發展方向。“春節以后,工業無人機的訂單較去年同期增長率超200%。”費嵐說,近年來,公司聚焦不同使用場景,研發出多款無人機,在去年的“9·5”瀘定地震中,沃飛長空XC-25雙頭龍無人機迅速反應,在震中上空巡航獲取道路和建筑物損毀情況,協助抗震救災。“我們最新的一款150公斤級、續航12個小時的工業無人機已于近期上市,近日正在海外航展參展。”
成都市科技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成都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增至1.14萬家,同比增長44%。成都市經信局的數據顯示,成都市現有20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近年來,成都聚焦創新發展,從政策支持、培育引導、建設創新生態圈等多方面發力,促進企業發展。開年以來,成都又出臺“實體經濟十條”等政策,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實體經濟十條’里促進鏈主企業發展以及人才支持、資金支持等政策對我們企業來說非常重要。”鄧世海告訴記者,作為從大學生創業園成長起來的本土企業,在卡諾普11年的發展歷程中,政策的護航助力企業快速成長。
2019年,卡諾普申請到1000萬元成都市專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推出的“科創貸”,緩解了資金壓力。2019年起,成華區為卡諾普提供了3年的租金補貼,還為企業提供了知識產權、稅務、安全生產等方面的免費培訓。2021年,卡諾普被認定為第三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卡諾普所在的龍潭工業機器人產業功能區正在加快產業生態圈的建設。龍潭工業機器人產業功能區管委會副主任劉軍說,功能區現已聚集工業機器人相關企業60多家,包括卡諾普、埃斯頓、成焊寶瑪等鏈主企業。“下一步我們將推動機器人產業向服務業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等新領域拓展,同時,成立產業基金,打造‘院士工作站’,助力越來越多的創新型企業加快成長起來。”
在成都高新區,“創新驅動”已成為區域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2022年,成都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凈增1008家、創歷史新高,有效期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實現三年翻番、累計達4320家、創歷史新高。成都高新區現已匯聚各類人才超75萬人,平均每年新增從業人員超10萬人、吸引青年本科人才落戶近5萬人,各類人才創辦科技企業超10萬家,一批有優勢有潛力的企業正在這里快速成長。(記者 李倩薇 成都報道)
山西:“小巨人”迸發大能量
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是鞏固壯大實體經濟的重要舉措。傳統能源省份山西在轉型發展的大浪潮中,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星火燎原之勢成長為黃土地上的新生力量,為經濟發展注入信心。
仿人手擦拭、仿人嘴哈氣、仿手臂擺動……在山西嘉世達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嘉世達”)的生產車間,數千臺“人性化”擦窗機器人正在被組裝、調試,等待發往國外。
擦窗是一件小事,但嘉世達把這件小事做成了大產業。“我們要做的就是盡量還原人手擦窗戶的清潔度,賦予機器人更多的擬人化智能能力,目前有上萬臺來自日本、韓國的訂單正在加緊生產。”嘉世達董事長牛立群說。
嘉世達是一家以智能家用清潔機器人研發、生產與銷售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也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營的擦窗機器人處于全國領先地位,產品銷往全世界40多個國家。2023年1月份,嘉世達出口額同比增長200%,小小機器人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快速發展源于核心技術的掌握,嘉世達生產的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全部是自主研發,并且克服了傳統擦窗機器人抓貼性差、擦拭效率低等問題。
生產車間內,近百名產業工人正在將零部件一個個組裝、測試。公司技術副總孫曉普介紹,正在生產的“圓形擦窗機器人”是原創產品,也是熱銷產品,“不斷了解用戶痛點,并且通過新技術解決痛點,智能家用機器人正在快速進入千家萬戶。”
港珠澳大橋的“防風墻”、京滬高鐵的降噪屏……尚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尚風科技”)為全國50%以上的鐵路提供了噪聲治理服務,是我國風危害治理行業的領軍企業,并被山西省小企業發展促進局列為山西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記者在尚風科技位于山西省晉中市的生產車間看到,產業工人通過計算數控流程精密化生產,對鋼板進行裁切、沖孔、折彎等步驟,對產品進行噴涂、焊接,各個工種的工人都在有序進行著生產操作。
踐行“雙碳”理念,并把它做成產品,尚風科技生產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站、擋風抑塵墻等產品為環境降碳提供了方向。
目前,尚風科技已擁有300多項知識產權,其產業園正在建設中,建成的屋頂光伏系統年發電量可達500萬度。園區建筑還利用了特殊的通風系統實現建筑溫度調控,并且配備了零碳管理系統,幫助企業更好地監測用電情況。“我們的產業園聚集了雙碳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以硬件智能化全方位支持園區內中小企業成長。”尚風科技總經理孫紅霞說。(記者 王勁玉 柴婷 太原報道)
《經濟參考報》版面圖
主編:徐愛琴
責編:吳蔚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