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海南艦:“兩棲先鋒”提升打贏能力

            2023-01-20 09:38:41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廣州1月19日電 題:海南艦:“兩棲先鋒”提升打贏能力

            于曉泉、陳運鵬、張素同

            “可以起飛!”

            海天一線,風起浪卷,一場大機群對陸突擊演練在某海域拉開帷幕。數架艦載直升機搭載陸戰隊員,從海南艦上依次騰空,擔負空中運輸和對陸突擊任務。

            海南艦位南海某海域開展登陸演練,艦載直升機進行連續多波次起降訓練(資料照片)。新華社發(王磊 攝)

            站在艦指揮室,海南艦艦長張美玉告訴記者,入列僅一年多,他們先后完成與多型艦載直升機、裝甲車輛和氣墊登陸艇之間的多次協同訓練。就在不久前,海南艦順利通過全訓合格考核。

            “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是官兵不斷探索的艱辛努力。”張美玉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入推進實戰化軍事訓練,深化聯合訓練、對抗訓練、科技練兵。我們將繼續拼搏,不斷提升訓練質效。”

            作為我國自主研制的首艘兩棲攻擊艦,海南艦既有能自主防御反擊的導彈、近防炮等多種火力系統,還有能搭載多型艦載直升機的直通甲板,以及裝載多型裝甲車輛和氣墊登陸艇的內部塢艙。

            海南艦位南海某海域開展全訓考核,國產“野馬”氣墊登陸艇完成演訓課目后撤回海南艦塢艙(資料照片)。新華社發(陳運鵬 攝)

            “可以說,海南艦本身就是一個融合了多種作戰要素的平臺。”張美玉說,這幾年,體系練兵的“沖擊波”深刻影響著部隊組訓模式和官兵思維方式。“作為新型兩棲攻擊艦首艦,要想把全艦各種作戰要素擰成一股繩,確實不是一件易事。”

            航空保障部門部門長張尚新認為,深化聯合訓練與海南艦每一名官兵都息息相關,大家不能只盯著自己戰位的“極值”,而要學會求取整個作戰體系的最大公約數。

            張尚新組織骨干對艦載機起降訓練進行復盤分析,優化艦機指揮調度,有效提升了戰位配合、專業協作、艦機協同等能力,艦載直升機出動速度有了很大提高。

            海南艦、廣西艦組成編隊,位南海某海域開展登陸演練,海南艦釋放小艇進行搜救訓練(資料照片)。新華社發(殷征 攝)

            伴隨著陣陣轟鳴聲,幾架艦載直升機穩穩降落在海南艦飛行甲板的標志圈內。

            甲板保障兵頂風上前系留直升機,牽引輸油管補充油料;海軍陸戰隊員攜帶裝具依次登機,準備第二波次垂直投送……很快,幾架直升機再次騰空而起。

            “這場看似普通的垂直投送訓練,涉及艦艇、海軍陸戰隊和艦載航空兵等海陸空多種作戰要素。每個環節都是聯合作戰力量的一部分。”望著繁忙而有序的訓練景象,張美玉告訴記者,如今兩棲登陸作戰的每一個體系成員都有了相同的目標,體系力量正在完成質變——

            海軍陸戰隊某旅兵力指揮順暢、銜接有力,保證編隊按時抵達灘頭;

            海南艦位南海某海域開展登陸演練,甲板引導員對直升機進行引導(資料照片)。新華社發(喬晨曦 攝)

            航空兵某旅結合艦艇和飛機的功能特性,深入研究火力與情報雙向支撐的體系;

            氣墊艇部隊官兵革新裝甲車輛固定鏈,有效提高裝卸載效率,縮短突擊登陸時間……

            “不同兵種的官兵在海南艦上聚到一起,產生的‘化學反應’讓人意想不到。”張美玉說。

            演練中,海南艦副炮對海上目標開火(資料照片)。新華社發(殷征 攝)

            在一次次訓練中,海南艦全艦官兵與各要素兵力集智攻關,順暢作業流程網絡,優化協同指揮調度,將不同作業流程協同融入作戰體系,發揮出每個作戰單元的最大優勢和效益。

            “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新論斷新要求,我們還將持續探索深入推進聯合訓練的方法路徑。”張美玉說,海南艦這個平臺已經逐步攥指成拳,戰斗力倍增。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