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中國國家版本館:讓文化典籍“藏之名山、傳之后世”

            2022-12-21 09:13:49     來源:新華社

            7月23日,國家版本館落成時的外景。人民網記者 陳斌攝

            北京中軸線北延,燕山腳下,一組古樸典雅的建筑群坐落山間。由南向北,主體建筑“樓、堂、閣”掩映在山水園林中,兩側配樓建筑“廳、廊、館”相映成趣,這就是今年7月23日落成的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

            在中央總館,1600萬余冊版本、上萬件展品,賡續中華文脈。著眼于中華版本的永久安全保藏,這座國家版本資源總庫和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在建筑設計上獨具匠心,讓文化典籍“藏之名山、傳之后世”。

            作為國家版本資源總庫和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國家版本館由中央總館(文瀚閣)和西安分館(文濟閣)、杭州分館(文潤閣)、廣州分館(文沁閣)組成。

            據介紹,構建“1+3”中華版本資源保藏體系的目的是確保文化安全。3個分館是中央總館的異地災備中心,總分館版本相互備份、異地保藏,確保中華版本免遭各類災害損毀,永久安全保藏。

            3月4日,中央總館一號樓,美術作品《山河攬勝》草稿圖實景展示。人民網記者 陳斌攝

            4月11日,施工工人從建設中的文瀚閣前走過。人民網記者 陳斌攝

            7月21日,工作人員在開館前布展。人民網記者 陳斌攝

            文瀚閣內陳列著珍貴的古籍出版物,集中展示《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等原大仿真影印本、精選古籍影印本和原雕版刷印本。人民網記者 陳斌攝

            9月2日,第一批捐贈中央總館的古籍善本入藏洞庫。人民網記者 陳斌攝

            9月2日,工作人員在清點《四庫全書》。人民網記者 陳斌攝

            9月15日,工作人員正在轉運各出版單位送交的出版物。人民網記者 陳斌攝

            中央總館設立的“淵溯津瀾——《四庫全書》文瀚合璧”古籍展,首次同臺展示文淵閣、文溯閣、文津閣、文瀾閣四閣《四庫全書》的真本和仿真影印版本。人民網記者 陳斌攝

            中央總館設立“淵溯津瀾——《四庫全書》文瀚合璧”古籍展,首次同臺展示文淵閣、文溯閣、文津閣、文瀾閣四閣《四庫全書》的真本和仿真影印版本,這是《四庫全書》抄寫完成后的歷史首次相聚。圖為展出的文瀾閣《四庫全書》原本。人民網記者 陳斌攝

            9月27日晚,工作人員為國家書房里的3萬余冊經典著作通宵編目并優化展陳。人民網記者 陳斌攝

            9月28日,中央總館“真理之光”展區,工作人員在調整展陳。人民網記者 陳斌攝

            9月28日,觀眾在“斯文在茲”展區參觀。人民網記者 陳斌攝

            9月28日,觀眾在“中國郵票”展區參觀。人民網記者 陳斌攝

            文瀚閣里收藏的大型雙面蘇繡《飛天》。人民網記者 陳斌攝

            9月30日,工作人員準備為書籍密封消殺,以備永久保藏。人民網記者 陳斌攝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