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2萬余件(頁)731部隊暴行新罪證首次展出

            2022-12-13 08:43:58     來源:人民網

            新華社哈爾濱12月12日電(記者王建、楊思琪)在第九個國家公祭日即將到來之際,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簡稱“731部隊”)罪證陳列館改陳工程 完工,2萬余件(頁)新文物、新檔案、新史料首次展出。專家表示,這些新展出的罪證為731部隊進行人體實驗、研制細菌武器和實施細菌戰等罪行增添新鐵 證,使證據鏈條更加完備。

            這是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內用六種語言寫的“反人類暴行”墻(12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據介紹,此次改陳工程于9月19日開工,館內陳列以“反人類暴行”為主題。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館長金成民介紹,此次改陳新增罪證主要是 2015年以來通過考古發掘、“跨國取證”和學術研究取得,其中新增罪證文物2862件、新增罪證史料23000頁、新增731部隊原隊員影像資料810 分鐘。

            “這些新展出的罪證文物和史料都是鐵證,使731部隊細菌研制、人體實驗的證據鏈更加完備。”金成民說。

            這是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新展出的《關東軍防疫給水部留守名簿》(12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在展廳內,新展出的《關東軍防疫給水部留守名簿》(關東軍防疫給水部即731部隊)詳細記載了731部隊成員信息,為深入進行731部隊總體規模、人 員來源、身份構成等基本史實問題研究提供了一手史料支撐。根據該名簿記載,731部隊共有成員3497名。“此前學術成果多涉獵生物戰、人體實驗等戰時罪 行、戰爭責任和戰后貽害等問題,731部隊成員名單等重大基本史實研究較少。這些檔案揭開了這支惡魔部隊的完整面紗。”金成民說。

            這是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內展出的新罪證文物細菌培養箱內匣 (12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1945年8月,731部隊敗退之際炸毀了進行細菌實驗和人體實驗的核心區域,試圖毀滅證據。通過考古挖掘,2000余件戰爭遺物在這次改陳后首次大規模展出。黑龍江省文物博物館學會理事長李陳奇說:“這些新罪證文物是日本侵略者毀滅犯罪證據的直接證據。”

            這是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內展出的細菌培養箱(12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歷經30余年艱辛尋證和不懈研究,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已擁有七大類近10萬件館藏罪證文物及史料,構成了相互印證、真實完整的立體罪證鏈條。“通過展示罪證、揭露罪行,進一步擴大和增強陳列館的國際影響力,警示世人銘記歷史、捍衛和平。”金成民說。

            這是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新展出的玻璃器皿(12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731部隊是二戰期間侵華日軍以研究防治疾病和飲水凈化為名,實則用中國人、朝鮮人、蘇聯人等進行活體實驗,以及進行細菌武器研制和生產的秘密部隊。 其基地建在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平房區,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細菌武器研究、實驗及制造基地,至少有3000人在這里被用于人體實驗。

            這是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完成改陳的展廳(12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12月10日,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內,一名工作人員在觀看完成改陳的展區。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這是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內播放的影像證據(12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這是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內展陳的土陶制細菌炸彈(復制品)(12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這是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內設置的多媒體展項,參觀者拿起電話可以聽到731部隊隊員證言(12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這是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內展陳的香爐(12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12月10日,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工作人員在介紹新展出的《關東軍防疫給水部留守名簿》。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這是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內展出的留守名簿(12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這是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完成改陳的展廳(12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這是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新展出的電流孵卵器(12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這是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完成改陳的展廳(12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12月10日,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內,一名工作人員觀看完成改陳的展區。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這是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內展陳的罪行證據(12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