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12月2日電 題:鄱陽湖水位回升 大批越冬候鳥再聚湖區
新華社記者陳毓珊
12月1日上午,江西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曾慶發像往常一樣,向遠處的湖面遠眺,望著湖中如白雪般的星星點點,嘴角不自覺上揚。“看那邊,翅膀處有黑羽的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近期在我們濕地保護區內觀測到的有3700多只!”
11月11日,一群水鳥在江西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濕地棲息。新華社記者萬象 攝
看到聚集在湖區的鳥兒越來越多,曾慶發顯得格外興奮。然而就在3個多月前,他還曾為今年候鳥的越冬情況憂心忡忡。
今年7月以來,長江流域持續出現旱情,鄱陽湖的水位快速下降、大片洲灘裸露。不少人擔心,作為中國最大淡水湖和國際重要濕地,每年承載數十萬只候鳥越冬的鄱陽湖,如何繼續為遠方來客提供庇護所?
接下來的幾個月,沿湖各地的候鳥保護工作者用行動給出了答案。
“為候鳥打造適宜的棲息地,最重要的是要有水。今年我們提早采取了相應措施,在湖水相對充沛的季節,提前在子湖泊內攔蓄湖水。”江西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胡斌華說,“現在這些水面成了候鳥越冬的‘天堂’。”
11月11日,東方白鸛等候鳥在江西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濕地棲息。新華社記者萬象 攝
據基層保護工作者介紹,水分的滲透性和連通性使周邊區域濕地干裂狀況得到緩和,為多種越冬候鳥棲息覓食營造了適生空間。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 然保護區管理局最新的鳥類調查數據顯示,工作人員11月在保護區共記錄到鳥類53種,492591羽次,其中冬候鳥占71%,數量與10月相比上升明顯, 代表著越冬候鳥已經陸續抵達保護區并趨于穩定。
11月下旬,江西省陸續迎來幾次較為明顯的降水過程,受降雨和上游來水影響,12月初的鄱陽湖日漸“豐滿”。截至12月2日上午8時,鄱陽湖標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回升至7.86米。
成群水鳥翱翔湖上,也不斷帶來驚喜: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都昌保護監測站工作人員時隔3年再次發現白頰黑雁,余干縣鄱陽湖濕地生態保護中心工作人員繼2016年和2021年之后第三次監測到越冬黑鸛……
每年冬季,在江西鄱陽湖,鶴鳥展翅起舞,天鵝引頸高鳴,雁鴨踏波擊浪,意趣盎然的壯麗景觀令人流連忘返。“為了留住這樣的美景,我們可不能閑著。”為了守護候鳥安然越冬,曾慶發又朝深湖巡去。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