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十年生產總值增長二點八倍 國家高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

            2022-12-01 09:57:36     來源:新華社

            人民日報記者?趙永新?谷業凱

            近日,從科技部火炬中心傳來消息:據初步統計,今年1至9月,173家高新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3萬億元、營業收入36.1萬億元、出口總額3.7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8%、6.6%、8.2%和9.6%。

            建設國家 高新區,是黨中央在推進國家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國家高新區發展建設,親自謀 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先后20余次到國家高新區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新區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創新的孵化器。看一個高新區是不是有競爭力、發 展潛力大不大,關鍵是看能不能把‘高’和‘新’兩篇文章做實做好。”

            “目前國 家高新區總數達173家,較2012年增加84家;依托66家國家高新區建設23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比2012年增加20家。”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 司副司長吳家喜告訴記者,十年來,國家高新區牢記總書記囑托,堅持“高”“新”定位,堅守“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初心使命,立足新發展階段,在踐行新 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上取得實質進展,持續推動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十年來,國家高新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持續支撐國民經濟健康良性發展,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國家高新 區園區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5.4萬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5.3萬億元,增長2.8倍;占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從2012年的 10.1%增長至2021年的13.4%,提高了3.3個百分點;2021年,國家高新區以全國2.5%的建設用地創造了13.4%的GDP。

            十年來,國家高新區內企業營業收入增長超過2.9倍,凈利潤增長超過3.4倍,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的國家高新區數量從2012年的54家增長至2021年的97家。

            ——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重要力量。

            十年來,國家高新區內企業堅持向創新要活力,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集中開展“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誕生了大量的前沿創新成果,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高新力量”。

            國家高新 區R&D經費投入十年增長了3.7倍,2021年首次超過1萬億元,占全國企業R&D經費投入的48.2%;國家高新區的高新技術企業數 量十年增長了6.4倍,從2012年的不足2萬家,增長至11.5萬家。國家高新區企業發明專利有效量占全國的比重從2012年的29.5%上升至 2021年的44%。

            十年來, 國家高新區在量子信息、高速鐵路、北斗導航、國產大飛機、5G通信等國家戰略性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參與蛟龍號研制、神舟十四號發射、新冠疫苗研發等一系列 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第一枚人工智能芯片、第一顆量子通信衛星等許多第一,均誕生在國家高新區。承擔國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科研攻關項目”的58家企業 中超過2/3為國家高新區的企業,其中13家牽頭企業有12家位于國家高新區內。

            ——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重要載體。

            十年來,國家高新區持續構建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

            國家高新 區積極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經濟產業,不斷推動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六大類高技術制造業中有5類占全 國比重超過30%,中關村新一代信息技術、武漢東湖光電子、張江集成電路、天津風能產業的規模分別占到了全國的17%、50%、35%和30%。

            華為、騰 訊、寧德時代等頭部企業銳意創新,成長為世界一流企業;大疆、科大訊飛、海康威視等科技領軍企業厚積薄發,科技競爭力和綜合實力顯著提升。高新區誕生了超 過半數的“中國生物醫藥百強”企業,90%的“中國互聯網百強”企業和67%的科創板上市企業,培育和集聚了全國35.9%的科技型中小企業、36.2% 的高新技術企業。

            ——集聚創新創業資源的重要陣地。

            十年來,國家高新區持續集聚創新創業要素,優化和完善創新創業環境,創新創業創造已經成為國家高新區的價值導向和生活方式,成為構建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的“小雨林”。

            國家高新區聚集了43%的國家備案眾創空間、56%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972家科技企業加速器,構建了完整的創業孵化鏈條。

            國家高新區集聚了9469家創業風險投資機構和6759家科技金融服務機構,是我國天使投資、風險投資最活躍的地區。

            截至2021年底,國家高新區集聚各類大學超過1200所,研究院所4400余家,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全國重點實驗室以及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平臺占全國數量均超過半數以上。

            ——吸納高水平創新人才的重要渠道。

            十年來,國家高新區強化人才是第一資源觀念,不斷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2021年,國家高新區企業從事研發活動人員563.6萬人,是2012年的2.5倍,每萬名從業人員中研發人員全時當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2倍。

            十年來,國家高新區從業人員中本科以上人員占比從30.3%增長至40.9%,吸納高校應屆畢業生數量從2012年的47.2萬人增長至2021年的80.0萬人,國家高新區企業在促進高質量就業、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開放創新合作的重要平臺。

            十年來,國家高新區堅持向開放要競爭力,不斷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合作與人才交流,主動集聚和利用全球創新資源,深度融入全球創新鏈條,參與全球創新體系。

            十年來,國家高新區出口總額占全國貨物和服務出口的比重從18.3%增長至21.9%,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高新區出口比重從49.8%增長至62.0%。

            2021年,高新技術企業吸引外籍常住人員4.7萬人,吸納留學歸國人員21.1萬人,分別是2012年的1.02倍和2.8倍。超過77%的國家高新區出臺了國際化政策,積極開拓和利用國際市場,國家高新區設立的境外研發機構超過2200家,較2012年增長4.6倍。

            “創新無 止境,前景更光明。”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表示,國家高新區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戰略目標,聚焦 “四個面向”,加快建設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創新高地,爭當新時代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為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貢獻“高新”力量。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