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寧11月4日電 開辟產業“新賽道”,瑤山“土貨”成全國各大茶飲品牌“香餑餑”;利用數字化,“柿鄉”特色農業越來越智能;生態環保理念入人心,水泥廠延伸出的產業鏈是 環保企業……近年來,廣西北部山區的恭城瑤族自治縣,以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充分將本地資源與數字化手段結合,推動“鄉土產品”深入融入全國產業鏈供 應鏈,正努力書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產業新賽道:特色農產品融入年輕人生活
繁華的城市街頭,各式各樣的奶茶店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一杯奶茶里的芋圓,受到許多年輕人喜愛。鮮有人想到,許多芋圓來自瑤鄉恭城。
恭城及周邊荔浦市盛產芋頭,這里的芋頭很獨特,口感細膩,甘香軟糯。但芋頭只能供上餐桌,收入尚未最大化。
陽新鳳,從小在漓江邊長大,后來嫁到了恭城。這些年走南闖北,幾年前再回到恭城時,看到種芋的農戶非常辛苦,她一直思考著如何增加芋頭的附加值。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突然想到了一條“新賽道”:年輕人尤其喜愛奶茶,可給茶飲公司供應芋頭。
2018年,她在恭城創辦桂林普蘭德生物科技公司,建立起了利用芋頭專門生產芋圓、芋泥等產品的產品線。
使用恭城芋圓產品制作的奶茶。
普蘭德生物科技公司芋圓、芋泥產品生產線,工人正在生產作業。
短短4年間,這家企業日產能從10噸左右提升到目前的200余噸,年產值從幾百萬元發展到如今數億元。“全國排名前列的茶飲公司,大部分都由我們供應芋圓。”陽新鳳說。
產品線正在生產芋圓。
“新賽道”不僅讓瑤山的芋頭與全國各大城市直接連接,而且為當地農戶增收不少。據了解,普蘭德公司帶動芋頭等農產品種植1萬多畝,每畝地收入可達6000多元,帶動當地就業800多人。
與芋頭一樣,恭城有名的特色農產品還有柿子,為解決低附加值、保鮮期短等問題,恭城引進了桂林柿寶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以柿子為原料進行產品加工的公司,想方設法讓柿子從農產品變身為高附加值商品。
柿子果醬、柿子汁、柿子醋酸角汁、青柿緊致抗皺精華液……柿寶生物公司通過研究和技術創新,如今,把柿子成功變成了一種原料,研發出了覆蓋食品飲料類、含片糖果類、生活日化類等柿子衍生品,并銷售到了全國多個省市。
柿寶生物公司生產的柿子汁。
柿寶生物公司生產的柿子夾心雪糕。
柿子產業鏈的延伸,讓柿子附加值得到提升,銷售渠道得到擴大,這讓種植戶多年來害怕的柿子價格波動問題得到了緩解,種植積極性大大提高。“現在 每年我們都能以穩定的價格收購恭城柿子。”柿寶生物公司工作人員蔡京廷說。據了解,當前恭城月柿種植面積已達22萬多畝,產量達63萬多噸,產值約為65 億元。
產業“新賽道”的開辟,產業鏈的延伸,讓瑤山農民享足了實惠,恭城農民人均純收入跨上了新臺階。
“數字”進農村 賦能農業產業智慧化
金秋時節,在恭城紅巖村,連片種植的月柿林蔚為壯觀。月柿掛滿枝頭,在秋風中搖曳。這是紅巖村數字化萬畝月柿園,今年大豐收。
恭城紅巖村萬畝月柿園。(無人機圖)
柿子樹上掛滿了成熟的柿子。
萬畝月柿園的中心矗立著一塊大屏,滾動播放數據:風向、風力、溫度,空氣濕度等。“依靠數字監測,可實時了解整個果園的情況,及時管護。”正在觀測數據的余和倫介紹,“果園里裝了各種探頭,有土壤監測、生理監測、病蟲害監測等,種植月柿省了許多事。”
安裝在月柿園中的物聯網自動識別蟲情測報儀。
余和倫在月柿園做著管護工作,幾個人就能夠實現對萬畝月柿林進行有效管護,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
智能管護系統讓月柿林管護變得更加簡便。
數字化智慧農業管護系統還有著先進的水肥一體化技術。“根據各探頭傳入的參數,系統能智能提示應澆灌的水肥比例,實現精準給水給肥。”余和倫說,水肥一體化技術比常規管護每畝節約灌溉用水12噸以上、復合肥30公斤,每畝可增產約300公斤,畝節本增收約1100元。
在恭城,這樣的數字化智慧農業場景并不稀奇。
恭城栗木鎮的柴壽海給自家柑橘種植基地里上了一套智慧農業物聯網系統。“通過小小的手機就能足不出戶管理1000多畝果園,節省了很多成本。” 柴壽海說,柑橘基地實現信息采集自動化,田園耕作機械化和肥水和農藥施用標準化,去年柑桔產量達400萬斤,銷售額達到1080余萬元。
近年來,恭城正在農業產業鏈數字化賽道上下功夫,讓“數字”進農村,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特色農業的深度融合,借助智慧農業種植體系、產品溯源體系、電商直銷體系和高效物流體系的賦能,讓農戶和企業收獲豐厚,也讓恭城的特色農產品飛出了大瑤山。
生態環保入人心 產業鏈綠色化有成效
瑤山恭城,工業底子薄,縣里有南方水泥等多家水泥企業,水泥產業成為恭城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提起水泥產業,人們的印象往往是高能耗高污染等。然而,恭城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通過引進環保項目,構建了水泥產業循環經濟鏈條,實現了水泥產業綠色化發展。
位于虎尾工業園區的桂林海中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緊挨著桂林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是恭城引進的一個固廢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年營業收入達5000 萬元。項目利用現有的南方水泥一條40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建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處置系統,將廢棄物引入水泥窯中進行高溫煅燒,實現了無害 化和資源化處理,年處置固體廢物約10萬噸。
桂林南方水泥車間一角。
在海中環保控制大廳內,僅有一個工作人員,通過緊盯各個系統屏幕,就實現了固體廢棄物處理過程實時監控。“我們直接與水泥廠建在一起,實現了傳統產業綠色化發展,將為恭城水泥產業構建循環經濟鏈條和環境保護發揮積極作用。”桂林海中環保公司副總經理張文生說。
工作人員正在控制大廳實時監看各工作系統。
近年來,恭城堅持“生態立縣”藍圖,積極推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生態工業已成為推動恭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
十年來,恭城一本藍圖繪到底,積極融入全國大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中,在產業新賽道上“奔馳”,較好地促進了瑤鄉高質量發展。“恭城將圍繞‘穩農 業、強工業、活商旅’總體工作思路,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實施工業突破戰略為重點,加快推動產業振興和鄉村振興。”恭城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陳代 昌說。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