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22浦江創新論壇(第十五屆)于2022年8月27日至30日在上海圓滿召開。主賓國為荷蘭,主賓省為海南省。
論壇期間,海南省積極參與多場論壇活動,探討區域協同創新合作,分享交流海南在助力低碳技術與綠色發展、城市建設與區域發展、人才培養與創新發展等方面的經驗。
8月28日上午,海南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劉作凱出席“政策論壇——低碳創新政策”并圍繞“海南自貿港科技創新政策推介”發表主題演講,他提到,當前海南分別出臺了《海南自由貿易港科技開放創新若干規定》《海南省創新型省份建設方案》《海南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海南省以超常規手段打贏科技創新翻身仗三年行動方案》四個規范性文件,全力做好科技創新領域“四梁八柱”的頂層設計。此外,他分別從海南基本省情及自貿港建設基本情況、“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和“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人員進出、運輸來往自由便利”等自貿港政策制度優勢、生態優勢、現代化產業優勢等方面向與會賓朋進行了推介。最后,他表示,“歡迎全世界投資者來海南興業,我們都將以最誠摯的熱情,最優質的服務迎接大家的到來。”
圖:海南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 劉作凱
8月28日上午,海南大學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2022年侯德榜化工科技青年獎獲獎人、海南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田新龍受邀線上參加“科技創新青年峰會——投身新科技浪潮,共創可持續未來”并發表“氫能利用關鍵材料及挑戰”的主題演講。他分享了海南大學團隊深耕氫能領域的研究方向,探討氫能發展下的不同“解題思路”。他提到,“海洋可再生能源非常豐富,如光伏能、風電、潮汐能等,將這些能源應用于直接電解海水制氫會是規模化綠氫制取、助推氫能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據了解,近年來田新龍的團隊利用海南得天獨厚的條件深耕海洋氫能源領域,研究方向主要是從催化劑合理設計到性能和機理研究、批量制備,再到實現高性能長壽命氫能器件的開發,最后走向產業化發展。
圖:海南大學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田新龍“線上”發表主題演講
8月28日下午,海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教授喻朝慶出席“‘一帶一路’專題研討會——低碳技術在‘一帶一路’的推廣與共享”并發表主題演講。期間,他結合自身經驗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綠色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面對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需求下,如何解決農業系統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他認為,“破題思路”在于首先需要發展高效農業,提高作物對氮素的利用率從而實現農田面源減排,同時,還要重構城鄉養分循環體系。“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改變整個社會的物質流動模式,需要各行業各部門制定統一協調的規劃和行動方案,還需要建立可持續的經濟運行模式支撐物質循環系統。”
圖:海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教授喻朝慶
8月29日上午,海南省林業局副局長高述超“線上”參加“區域(城市)論壇——新格局中的低碳協同發展”并發表“踐行綠色低碳理念,高質量建設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主題演講。
圖:海南省林業局副局長高述超“線上”發表主題演講
8月29日下午,海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鄧意達“線上”參加中荷“能源對話”研討會并圍繞海南的地理環境和資源條件、海南在清潔能源應用方面的進展、海南大學在清潔能源儲能和轉化方面的研究進展等方面進行分享。他提到,海南大學研發了成本低、效率高、性能穩定的過渡金屬基電催化劑,催化效率和貴金屬催化劑相當,穩定性是現有商業電催化劑的20倍。此外,還研發了大規模制備工藝,目前正在進行商業轉化。為了進一步推動電解水制氫技術從制氫到用氫的全鏈條研發和應用,賦能海南清潔能源島建設,海南大學還與海南核電、海馬汽車等單位攜手合作。
圖:海南大學教授、博導鄧意達“線上”發表主題演講
海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海南省高層次人才艾心,海南大學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獲得者萬逸入選《尋找青年的聲音》活動全球青年先鋒15強并發表青年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文等。
?海南專場活動 敬請期待
作為浦江創新論壇的重要內容之一,海南省將于2022年10月在瓊舉辦招商專場活動和引智專場兩場活動、舉辦“腦疾病發病的神經機制”和“主動健康”兩場未來(科學)論壇。
生態海之南,科創自貿港。海南熱忱歡迎全球創新創業者投身自貿港建設熱潮,共建偉大事業!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