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小小豆化石揭示西藏曾是北半球植物交流樞紐

            2022-08-12 09:41:02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了解到,該園研究人員近期通過對兩塊單籽豆化石的研究,揭示了數千萬年前的西藏,曾是北半球植物區系交流的樞紐。

            單籽豆屬是豆科植物的一個滅絕屬,在歐亞大陸擁有豐富的化石記錄,最早可追溯到距今約4000萬年以前。然而,在青藏高原等一些關鍵地區,卻長期缺乏單籽豆屬化石的記錄,讓人們對于其物種多樣性和生物地理演化過程的認識還遠遠不足。

            在西藏倫坡拉盆地發現的單籽豆屬新化石——西藏單籽豆及其復原圖。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供圖

            西雙版納 熱帶植物園古生態研究組長期在青藏高原中部開展古植物研究工作。近年來,研究人員在倫坡拉盆地上始新統牛堡組發現一個新的植物群——雄梅植物群。他們對其 中發現的豆莢果實化石進行研究,并通過形態與幾何形態數值分析,建立了一個新種:西藏單籽豆,它有別于前人已發表的單籽豆的主要特征是,果莢兩側不對稱、 果喙鷹嘴狀、果實基部明顯傾斜。

            西藏單籽 豆是該屬在青藏高原迄今最早的化石記錄,這一發現表明3500萬年前,它便已存在于青藏高原中部。通過化石證據和模型模擬的綜合分析,表明西藏單籽豆可能 起源于東亞,在始新世晚期已擴散到西藏中央谷地,再沿著新特提斯洋的島鏈通過低緯度路徑向西傳播至歐洲。該屬在地質時期的分布模式與全球氣候變化歷史有著 密切聯系。這一發現,進一步支持青藏高原中部是全球古近紀植物區系交流的重要樞紐。

            相關結果以“青藏高原中部晚始新世單籽豆及其生物地理學意義”為題,發表在國際古植物學專業期刊《古植物學和孢粉學綜述》為慶祝我國著名古植物學家周志炎院士九十周歲壽辰的專輯上。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