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民生活方式的變化,尤其是人口老齡化及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對居民健康的影響越加顯著,心血管病的發病率仍持續增高。
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發文指出,2017年我國心腦血管病醫療總費用達5406 億元,居各類慢病費用首位。而冠心病、原發性高血壓、腦梗塞消耗了我國 2/3 的心腦血管病醫療費用。報告還指出心腦血管病醫療費用超 80% 發生在各級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占比不足12%。另外,2017年我國心腦血管病醫療費用超 70% 為住院費。[1]
此外,相關機構研究指出,我國心腦血管慢病費用配置不合理,“輕預防、重治療”、“輕基層、重醫院”的資源錯配問題亟需破除。如果發揮好初級醫療保健關口把控作用,可節省11% 慢性病住院費用。[1]
管理心腦血管慢病,預防先行
我國心腦血管慢病存在“低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控制率”的特點。根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2022年和2030年中國心腦血管病死亡率需分別下降至209.7/10萬及以下和190.7/10萬及以下;≥30歲居民高血壓知曉率分別不低于55%和65%;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分別不低于60%和70%。《中國高血壓健康管理規范(2019)》[2]強調初始預防和一級預防的理念,面向全人群,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血壓健康管理服務指導。
心腦血管慢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中國健康生活方式預防心血管代謝疾病指南》[3]針對中國≥20歲成年人,在膳食與飲料、身體活動、吸煙、飲酒等方面提出建議,旨在促進居民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心血管代謝病,推動健康中國行動的實施。倡導踐行“以治病為主”向“以健康為主”轉變,推進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以“小”的資源投入獲得“大”的健康產出。
2010—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
中醫治未病干預
早在2000多年前《黃帝內經》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學,呈現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其中“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的防病養生思想也是延續至今的很重要思想,如果肺主氣、司呼吸,心藏神、主血脈,脾升清、主運化,肝藏血、主疏泄,腎藏精、主氣化的功能全正常,一身氣血周流暢通、運行無阻,人體就不會生病。
近年來,中醫藥傳承發展能力不斷增強,中醫藥在防控心腦血管慢病、糖尿病等重大慢病及重大傳染性病臨床研究取得積極進展,屠呦呦研究員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持續完善,中成藥和中藥飲片產品標準化建設扎實推進,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水平達20.69%。“十四五”行動計劃指出:全面提升基層中醫藥在治未病、疾病治療、康復、公共衛生、健康宣教等領域的服務能力,推動中醫門診部和診所提升管理水平。[4]到2025年,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增強,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政策和體系進一步完善,中醫藥振興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獨特優勢得到發揮。
血管多維營養指南
專家指出,人體每6.5平方厘米的皮膚上就分布著長約6.1米的血管。血管好比輪胎,不僅有外壁,還有“內胎”,即血管內皮。一旦血管內皮受損,很多心腦血管病便會隨之而來。炎性反應就是導致內皮損傷的起始因素。中國工程院院士、心血管慢病專家張運院士研究證明:因為血管炎癥導致血管內皮損傷導致斑塊易碎,從而導致心腦血管突發事件危險大增。
血管與生命同壽,人體就像一臺機器,血管就是輸送燃油的管道系統,生成的血管是有彈性的,管腔面是光滑的,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炎癥、血脂血壓血糖尿酸偏高、不良生活習慣等各類因素的作用,漸漸血管壁上會長硬化斑塊,血管彈性減低、血管狹窄等老化的表現。
所以,除了適當運動、科學飲食、調整情緒等常規的預防心腦血管慢病的方法外,我們還需要給血管增加多維營養干預,構筑心腦血管生態系統防線。這是防控心腦血管風險的關鍵所在。
眾多研究表明:以下五種成份在養護心腦血管有著獨到之處。
(1)茶多酚: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葉中多酚類物質的總稱,綠茶中茶多酚含量較高,占其質量的15%~30%,主要化學成分為兒茶素類(黃烷醇類)、黃酮及黃酮醇類、花青素類、酚酸及縮酚酸類、聚合酚類等化合物的復合體。茶多酚具有較強的防氧化作用,1997年列為中成藥原料,多個研究表明茶多酚可以減少白細胞的聚集、血管炎癥,對心腦血管慢病的防治有積極作用。[5]
(2)銀杏葉:2億5千多年前侏羅紀恐龍掌控地球時,銀杏已經是繁盛的植物之一。其藥理作用不斷被認識,防病、治病的價值在明代《本草綱目》中早有記載。銀杏葉中含有天然活性黃酮及苦內酯等與人體健康有益的多種成份,是目前全球公認的防治心腦血管慢病較為理想的成份之一。[6]
(3)絞股藍:號稱“南方人參”,民間稱其為神奇的“不老長壽藥草”,絞股藍主要有效成份是絞股藍皂甙、絞股藍糖甙(多糖)、水溶性氨基酸、黃酮類、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礦物質等。1986年,我國科委在“星火計劃”中,把絞股藍列為待開發的“名貴中藥材”之首位。[7]
(4)山楂:山楂富含黃酮類物質、維生素C、膳食纖維及微量元素,而黃酮素物質是知名的防氧化性物質,山楂中果膠含量居所有水果之首,達6.4%。《本草綱目》記載:化飲食,消肉積、痰飲、痞滿吞酸,滯血痛漲。[8]
(5)蜂膠:已收載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在歐洲的應用歷史已有2000多年。蜂膠被譽為“紫色黃金”,一個蜂膠5~6萬只的蜂群一年只能生產蜂膠70-110克,蜂膠中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多種烯、萜類化合物、氨基酸、維生素B族、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以及生物活性物質。[9]
優唐健康從傳統中醫智慧中獲取靈感,研發出全新的組方哲學——“立諾”(第二代升級為基御牌銀杏葉山楂綠茶膠囊)。
“立諾”(第二代升級為基御牌銀杏葉山楂綠茶膠囊)組方按照中國傳統醫學君臣佐使的配伍邏輯,并科學運用現代生物醫學技術,以含量更高的中藥提取物為原料精心配制而成。立足于血管系統生態干預,著眼于血管、血液、心臟的整體健康。
“立諾”營養干預 五大核心優勢
①科學配伍:“立諾”(第二代升級為基御牌銀杏葉山楂綠茶膠囊)是以傳統中醫整體觀和標本兼顧理念為理論基礎,以系統性心腦血管核心問題為設計出發點,由綠茶、銀杏葉、絞股藍、山楂、蜂膠幾味核心原料“君臣佐使”配伍而成,既立足血管,也針對血液循環,綜合性干預血管生態系統。
②道地原料:“立諾”(第二代升級為基御牌銀杏葉山楂綠茶膠囊)嚴守“好原料出好產品”的宗旨,精選道地藥材,以保障產品的成分、含量及品質。
③成分高含量足:“立諾”(第二代升級為基御牌銀杏葉山楂綠茶膠囊)標志性成分茶多酚含量15-18g, 總黃酮含量7-9g , 其中我國標準為15.0g/7.0g。
④包裝工藝:“立諾”(第二代升級為基御牌銀杏葉山楂綠茶膠囊)采用醫藥級雙鋁密封材質,單粒獨立封裝,隔光密封,確保功效成分的高活性。
⑤權威認證:“立諾”(第二代升級為基御牌銀杏葉山楂綠茶膠囊)于2014年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批準的“藍帽子”批號國食健注:G20140045,輔助降血脂的功能。
早期篩查、及時發現、精準干預,并進行系統化干預,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降心腦血管慢病發病率具有重大意義。優唐將積極助力基層公衛體系建設,不斷提供創新服務模式,深入鉆研打通心腦血管慢病防治“起跑一公里”,為居民提供“連續性、閉環式、全流程、全周期”的健康服務。
參考文獻:
[1]《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
[2]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卒中學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高血壓健康管理規范(2019)[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20,48(1):10-46.
[3]中華預防醫學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心臟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卒中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慢性病預防與控制分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高血壓分會.中國健康生活方式預防心血管代謝疾病指南[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20,14(2):113-134.
[4]《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計劃》
[5]茶多酚與銀杏葉提取物對高血管緊張素Ⅱ狀態下血管內皮細胞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J].李靖,李鳴皋,馬貴喜,劉玉蒙,果韓磊,劉昕.華北國防醫藥.2009,21(06)
[6]銀杏.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7]絞股藍及其活性成分改善糖尿病并發癥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諸夔妞,肖洪賀,壽旗揚,田雨閃,向文,陳褚建,成霄,王新財.中國藥房.2020,31(08)
[8]山楂中黃酮的提取工藝及其調節糖脂代謝的活性研究[J].于舒雁,田碩.河南中醫藥大學.2022,47(02)
[9]蜂膠降血脂功能的研究進展[J].劉臻,王茵.浙江省醫學科學院.2010,04(07)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