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瞄準國際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 教育部加強有組織科研

            2022-07-20 09:28:35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下一個 十年,高校科技工作要實現再次跨越,答好向世界科技前沿進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僅靠自由探索是遠遠不夠的。”7 月19日,在教育部介紹十年來高校科技創新改革發展成效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指出,教育部將著力加強有組織科研,加快打造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有效支撐了我國教育、科技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其中的一大亮點,就是有組織科研。

            雷朝滋解 釋,從指導思想上講,有組織科研就是要瞄準國際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把過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能干什么就干什么轉變為國家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圍 繞“四個面向”,組織重大任務,根據任務需要建設大平臺,依托大平臺組建大團隊,長期持續攻關。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基礎研究不斷有重大原創突破,為建設 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技術創新要真正滿足國家戰略需求,補短板、鍛長板,提升我國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清華大學 副校長曾嶸舉例說,學校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始終堅持“大團隊攻關,多學科交叉”的科研組織模式,歷經三代人、數百位科學家30多年艱苦努力,與中國華 能、中核集團共同研發建設的全球首臺固有安全的模塊式高溫氣冷堆核電站于去年12月并網發電,實現了我國在該領域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飛躍,團 隊帶頭人王大中院士獲得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新冠肺炎 疫情發生后,清華大學迅速組織成立18支科研抗疫突擊隊,取得多項成果。該校張林琦教授團隊研發成功的我國首個抗新冠病毒抗體藥物已獲國家藥監局應急批準 上市;程京院士團隊研發的核酸檢測移動實驗室可在45分鐘內完成樣本檢測;饒子和院士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發現和重構了新冠病毒轉錄復制機器的完整組成形式, 為研發抗新冠病毒廣譜藥物提供關鍵支撐。

            北京大學 副校長孫慶偉也表示,學校著力引導學者聚焦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面臨的實際問題開展研究。多個團隊在石墨烯材料制備、光電器件裝置、高端醫療裝備、麥類 和蔬果生物育種、數字經濟等領域瞄準國家需求推動創新型研究。梅宏院士團隊在大數據融合的關鍵核心技術方面,發明了“顛覆式”黑盒互操作技術;高文院士團 隊在超高清視頻編解碼領域建立了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標準。“加強有組織科研是北大科技創新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孫慶偉說。

            雷朝滋指出,下一步高校有組織科研要在實現重大原始創新突破上下功夫,要在攻克“卡脖子”問題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上下功夫,要在服務國家區域創新發展戰略上下功夫,要在提升行業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上下功夫,實現高校科技工作的轉段升級和轉型發展。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