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這十年,科技與法治走向深度融合

            2022-07-13 09:42:57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孫明源

            12日上午,中宣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新時代人民法院工作舉措和成效。發布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楊臨萍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把司法體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設作為人民司法事業發展的“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建成了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流程依法公開、全方位智能服務的智慧法院,構建了中國特色的互聯網司法模式,全面重塑了審判執行模式。

            楊臨萍介 紹說,智慧法院建設成果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線服務有效提升群眾的司法獲得感。人民法院已經建成覆蓋四級法院的在線服務平臺,提供在線調解、電子送 達、委托鑒定等一站式訴訟服務,老百姓辦理訴訟事務可以全流程“掌上辦”。以往參加訴訟平均往返法院近6次,現在只需要1-2次,甚至1次都不用跑。人民 法院調解平臺有7.8萬個調解組織和32萬名調解員進駐,平均每分鐘就有51件糾紛在網上成功化解。

            二是網上辦案顯著增強實現公正的效能。在審判實踐中,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深度應用,庭審語音識別、類案智能推送等司法輔助系統推動庭審效率提高達20%以上。僅以網絡司法拍賣一項為例,相關實踐就為當事人節約傭金累計達619億元。

            三是互聯網司法模式引領世界潮流。人民法院相繼出臺在線訴訟、在線調解、在線運行三大規則,在全球首發區塊鏈司法應用意見,標志著我國司法互聯網從技術領先逐步邁向規則引領。

            楊臨萍表 示,智慧法院建設實質上是個關涉科技與法治深度融合、服務人民的大問題。在數字時代,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智慧法院和互聯網司法模式是數字時代人民法 院為人民的生動實踐,數字科技為司法賦能增效,為百姓帶來便利,讓人民群眾在數字時代更好地享受數字正義的紅利。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