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四中子態”迄今最明確證據發布:壽命僅10—22秒,有助揭示宇宙如何形成

            2022-06-24 09:32:07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劉霞

            由來自德國、日本、美國和中國等國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獲得了迄今最明確的證實“四中子態”這種物質存在的證據,有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宇宙是如何形成的,這種新奇的物質形態也可能擁有對現有或新興技術有用的性質。

            研究團隊成員、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助理教授楊再宏對科技日報記者解釋說,雖然所有物質都含有中子,但只有中子星包含幾乎完全由中子構成的物質,這些中子通過 核力結合在一起。越來越多證據表明,存在著一種奇特而難以捉摸的物質——“四中子態”(tetraneutron),它由4個中子短暫地結合在一起形成。

            20年前,科學家們首次獲得了“四中子態”存在的“蛛絲馬跡”——發現了鈹和碳原子碰撞后可能形成“四中子態”的證據,但當時實驗誤差很大,科學家們提出了其他可能性,如所謂的“四中子態”是不同類型的粒子形成等。

            在最新研究中,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羅曼·格恩哈烏斯及其同事,制造出了比普通氦原子多4個中子的氦原子,然后讓其與質子碰撞。這些氦原子在碰撞后只留下了4 個中子,而這4個中子可以結合形成“四中子態”。隨后,研究團隊測量了碰撞前后所有粒子的能量和動量,從而計算出碰撞形成“四中子態”后丟失的能量,并通 過這一能量推斷出,“四中子態”的“壽命”僅為10—22秒。


            本研究中的實驗反應示意圖。
            圖片來源:《自然》網站

            格恩哈烏斯團隊目前正在開發一種特殊的探測器,當一個“四中子態”進入其中時,它會記錄下清晰的信號,這將有助于更直接地研究這種物質,獲取其更精確的細節。

            據楊再宏介紹,北京大學研究團隊也在研發新型探測設備,可直接捕捉“四中子態”在“壽終正寢”時放出的4個中子,對其內部結構進行高精度“拍照”,并進一 步研究更重的“中子物質”(如“六中子態”、“八中子態”),深入探索這種目前已知僅存在于中子星內部的新奇物質形態。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