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蓋亞”揭示迄今最詳細銀河系地圖,或將徹底改變人們以往認識

            2022-06-16 08:57:31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張佳欣

            當地時間13日,歐洲空間局(ESA)“蓋亞”團隊發布了迄今最大、最準確、最詳細的銀河系地圖,其中包括由“蓋亞”探測器收集的近20億顆恒星的數據,描述了“星震”、恒星DNA、不對稱運動及其他新見解。ESA表示,這些發現將“徹底改變人們對銀河系的認識”。


            四張圖中的銀河系:來自“蓋亞”的數據顯示了恒星接近或遠離我們的速度,稱為徑向速度(左上);它們的徑向速度和自行運動,或者它們如何在天空中移動(左下);它們的化學成分(右下);和星際塵埃(右上)。
            圖片來源:歐洲空間局(ESA)

            此次發布的是“蓋亞”任務第三批數據,包括恒星的化學成分、恒星溫度、顏色、質量、年齡以及恒星接近或遠離人們的速度(徑向速度)。新發布的光譜數據揭示 了大部分信息,這是一種將星光分成其組成顏色(如彩虹)的技術。這些數據還包括特殊的恒星子集,比如那些隨著時間改變亮度的恒星。

            “蓋亞”還探測到超過10萬次所謂的“星震”,ESA將其比作“使恒星翻涌的大型海嘯”。這使科學家能夠推斷出恒星內部如何運作及其內部的密度和溫度。

            一顆恒星的化學成分好比它的DNA,記錄了關于它起源的重要信息。此次,“蓋亞”揭示了迄今最大的與3D運動相結合的星系化學地圖,覆蓋了從太陽附近到地 球周圍的較小星系。“蓋亞”的數據揭示了銀河系內的遷移過程和外部星系的吸積過程,清楚地表明太陽和地球都屬于一個不斷變化的系統,是由不同來源的恒星和 氣體組合而成。

            該數據集中的另一個新內容是迄今為止最大的雙星目錄、數千個太陽系天體,如小行星和行星衛星,以及銀河系外約290萬個星系、190萬顆類星體——由超大質量黑洞提供動力的極其明亮的星系核。

            “蓋亞”探測器是ESA研制并于2013年發射的空間科學衛星,位于距離地球約150萬公里的軌道上,任務是創建最準確、最完整的銀河系多維地圖。這將使 天文學家能夠研究銀河系的結構和演化,并更好地了解恒星的生命周期。“蓋亞”第一批主要數據發布于2016年,詳細介紹了11億顆恒星的亮度和位 置;2018年發布了第二批數據。

            現在,“蓋亞”團隊花了5年時間才發布了從2014—2017年觀察到的最新數據,最終數據集將于2030年公布,“蓋亞”將于2025年完成其巡天任務。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