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最新研究顯示:新冠防控措施能有效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傳播

            2022-05-23 11:12:06     來源:科技日報

            5月20日,《柳葉刀》發表的一項針對兒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2019年,全球5歲以下兒童有3300萬人罹患與RSV感染相關的疾病,其中360萬例患兒進行了住院治療,101400例患兒因此死亡。據估計,5歲以下的兒童每50例死亡患兒、6個月及以下的兒童每28例死亡患兒中就有1例死于RSV感染。

            文章的通訊作者、英國愛丁堡大學教授哈瑞奈爾說:“RSV是幼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該研究顯示,6個月及以下的兒童尤其脆弱,特別是隨著世界各地新冠肺炎疫情限制政策的放寬,RSV患兒病例激增,而過去兩年出生的大多數嬰幼兒從未接觸過RSV,因此對這種病毒沒有免疫力。由于許多RSV候選疫苗正在研發中,按精細年齡范圍進行的估計,有助于明確那些包括孕婦在內的優先考慮群體,從而使最年輕年齡組的兒童能夠得到保護,這與目前向孕婦提供百日咳、傷寒和破傷風疫苗的策略類似。”

            “RSV可通過直接接觸、間接接觸、飛沫和氣溶膠傳播,從傳播途徑上來看,與當前流行的新冠病毒是一致的。因此,很多針對新冠病毒的防控措施,如保持有效社交距離、佩戴口罩等也能有效控制RSV的傳播與流行。”文章第一作者、南京醫科大學李有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指出,目前,尚沒有關于新冠肺炎患兒合并RSV感染的治療指導,但一項英國的研究顯示,與單一的新冠病毒感染相比,新冠肺炎合并RSV感染并沒有增加患者死亡或接受機械通氣的嚴重性風險。

            “RSV感染后,臨床表現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既可以表現為癥狀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癥狀或中耳炎,也可以表現為嚴重的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癥狀主要包括鼻塞、流涕、咳嗽和聲音嘶啞,可伴或不伴發熱;下呼吸道感染癥狀主要表現為咳嗽、喘息、呼吸頻率加快、呼吸費力和喂養困難等。總體來講,包括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和RSV等在內的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僅憑臨床表現很難鑒別,需要病原學檢測鑒別診斷。”李有說。

            “因此,早期識別社區病例并將患病兒童尤其是外周血氧飽和度低的兒童轉診入院,以及普及有效且負擔得起的免疫接種計劃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該研究的共同作者、南京醫科大學和英國愛丁堡大學副教授王昕稱,研究估計,四分之三的RSV感染患兒的死亡發生在醫院環境之外。

            這一數據在中低收入國家甚至更大,尤其是6個月以下的患兒,80%以上的死亡都發生在社區。

            美國范德堡大學醫學院教授蒂娜哈特在一篇評論中寫道:這些數據的影響不能被低估。這突出了被動免疫策略對中低收入國家兒童健康產生的有意義影響的潛力。對預防影響的準確估計對于證實RSV預防的投資案例至關重要。

            但研究團隊也承認這項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研究環境、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確切病例定義、醫療服務的獲取和尋求行為,以及RSV檢測資格等因素的變化,可能會影響建模中產生的死亡數字估計;按年齡段分層也受到研究中可用數據的限制。此外,所有數據都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收集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何長期影響RSV的疾病負擔尚不清楚。(羅朝淑)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