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都勻3月24日電(涂敏) 3月23日,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三江堰水生態公園內,樹木抽了新芽,路邊盛開著鮮花。三三兩兩的游客繞著湖岸悠閑的散步,時不時逗弄一下剛剛出水的野鴨。
據了解,三江堰距離都勻市中心約10公里,因地處楊柳街河、茶園河、擺楠河交匯處而得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楊柳街河流域內煤礦和赤鐵礦被大量開采,經過 數十年的無序開發,礦場逐漸廢棄。雨水流入廢坑后,大量含鐵廢水滲入楊柳街河,導致河水渾濁,匯入劍江后造成劍江干流污染嚴重,一度被都勻市民稱為“小黃 河”,嚴重影響了附近居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
2015年,當地啟動三江堰水生態保護區及濱河景觀度假區項目,通過截斷污染源頭、建設人工濕地和攔水堰、重塑河道等措施綜合治理楊柳街河流域污染和三江堰區域水生態環境。
如今,劍江河三江堰段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水質穩定達到III類水質標準,成為周邊群眾周末休閑度假好去處。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