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海南三亞:中國首個熱帶海洋牧場成效顯著

            2022-01-22 08:40:25     來源:人民網(北京)

            人民網三亞1月21日電 (毛雷、孟凡盛)“我們基本上一年到頭都是待在水下的,看著海底的珊瑚越來越多,魚兒越來越多,生態越來越好,我也打心眼兒里高興。”日前,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王豐國的臉上,滿是自豪。

            王豐國是三亞蜈支洲島旅游區海洋部的經理,除此之外,他還有另外兩個身份,一個是“海底施工隊長”,另一個是“海底環衛隊長”。2013年,自從來到海洋部工作以后,王豐國就和這片海結下不解之緣。

            蜈支洲島旅游區坐落于三亞市海棠灣內,面積共有1.48平方公里,擁有豐富的海底生態資源。然而,海島周邊長期以來的漁民捕撈以及人為影響,讓海島附近海域的生態遭到肉眼可見的破壞,這也讓旅游區管理者意識到,只有重視對海洋生態的保護,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這一背景下,2011年,三亞蜈支洲島旅游區在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引導下,在海南大學科研團隊的技術指導下啟動了中國第一個熱帶海洋牧場項目。

            “所謂‘海洋牧場’,就是在海底給魚兒們‘蓋房子’。”王豐國說,他們給魚兒蓋的房子叫人工魚礁。“人工魚礁就是各種形狀不一的水泥石塊,投放到海底后可 以為珊瑚生長提供附著點,吸引各種魚、蝦、蟹等海洋生物圍繞礁體覓食、棲息、繁殖。”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蜈支洲島海洋牧場建設積累投資近4000萬元, 投入人工魚礁及船礁等5萬多空立方,人工魚礁表面附著珊瑚、貝類、藻類等生物種類達120余種,魚礁區比非魚礁區魚類種類數量提高5-10倍。2019 年,蜈支洲島海洋牧場獲得第五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稱號。

            除了給魚兒“蓋房子”,王豐國的另一項任務是在海底“種珊瑚”和清理海洋垃圾。

            王豐國和他的同事們通過人為干預的方式,從苗圃中截取達到規格的斷枝,然后把它移植到海底的地面及部分人工魚礁上,通過它的自然生長,來恢復成整片的珊瑚。

            王豐國告訴記者,“種珊瑚”受天氣影響非常大,大風天氣,海里涌浪過大的情況下,人體在水里難以固定,一個涌浪過來,可能會被推至兩米甚至三米遠的地方, 根本就沒辦法進行珊瑚移植。而且潛水本身也非常消耗體力,在水下待四個多小時,比跑十公里還要疲憊。王豐國說:“如今,我們團隊已經在蜈支洲島海域移植了 30000多株珊瑚,面積達到40000多平方米。雖然這個成績并不算突出,但看著這些珊瑚像小孩一樣在一點點地長大,你會感到發自內心的喜悅。”

            此外,王豐國和他的“海底清潔隊”,經常在水下清理海洋垃圾,包括漁網和塑料制品等。同時,他們還會及時清理長棘海星、核果螺等珊瑚的天敵,以此保護珊瑚能夠健康生長。

            “下一步我們將盡快完善24小時海底監測系統,探索‘互聯網+’科技手段管理‘海洋牧場’。在做到海洋科普的同時,更加有效地進行海洋生態保護。”王豐國說。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