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鄭州12月25日電(記者王玉興)“花隨玉指添春色,鳥逐金針長羽毛”。隆冬時節,在河南省禹州市順店鎮,藝人們飛針走線,刺繡機陣陣轟鳴,一件件繡品從這個偏遠小鎮發出,銷往各地。
順店鎮素有“中原刺繡第一鄉”的美譽,非物質文化遺產“順繡”在這里傳承了千年。順店刺繡源于北宋時期,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順店刺繡技藝結合了蜀繡、湘繡等技藝特點,發展成為汴繡的一支,逐漸形成了構圖秀麗、針法多變、平整細膩、繡工精細的地方特色,使其指尖上的技藝更加精湛。2009年,順店刺繡技藝入選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順店鎮刺繡產品主要為古裝戲衣、包頭、手帕、秧歌衣、布景、道具等40多類240多個品種,布料色彩絢麗,圖案設計新穎,產品工藝精湛。產品銷往上海、天津等地,不少繡品還出口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